2018年8月24日星期五

2018年8月24日 下午11:38

如何抓住未来中国的机会?

原创: 顾子明 顾子明明公 今天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国际上贸易战的持续加码,国内股市的喋喋不休,很多朋友从年初的积极乐观,逐步转向了如今的悲观情绪蔓延。

因此,很多人都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在提笔写今天文章之前,也有读者在群里询问,未来的机会在哪里?于是,今天就顺着读者的提问,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老读者们应该记得,我从去年写"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系列开始,到贸易战刚开始的几篇文章,我的情绪是比较低落的。不过,随着一边写作一边思考,我的情绪也逐步转向晴朗。

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理顺思路的过程中,看到现在面对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对比20年前实在是好太多了。

20年前的中国,经济上正在进行痛苦的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仅97年就造成了千万职工的大下岗。



可就在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上,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刚刚回归的香港经济,股市楼市腰斩经济濒临崩溃,而国内更是面临出口下滑、经济下行和汇率贬值的三重压力。更不要说,98、99两年的特大洪水,又对中国的精华之地长江经济带造成了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冲击。

更不要说外交上,一方面李登辉上台导致96~97年的台海危机,美国两个航母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99年北约更是悍然轰炸了我驻美国大使馆,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中美关系跌入建交以来的冰点。

而当时,国内大量的精英们比现在还悲观,很多人宁可在美国刷盘子也要出国。

可是呢,当年那么恶劣的局势,最终我们硬挺过来了,并为中国未来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当年出国精英们中的不少人,十多年后,面对自己当年"爱答不理"的同学们,发现自己反而是"高攀不起"了。

说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既要看个人的奋斗,也要看历史的进程,你在西方跑得再快也很难跑得过在中国坐车的。

因此,无论是悲观还是乐观的读者,高呼"药丸"和高呼"中必胜"对自己都毫无意义,怎么样能"上车",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最近,很多读者留言,说我近期的文章没有之前的那么劲爆,那种写谁谁死的"死亡笔记"型文章,好久都没有看到了。

说起来,文章不够劲爆有很多种原因,从小气候上来看,前两天刚开宣传思想的会议,我得先把会议精神吃透;而从大气候上来看,无论是政坛还是商坛,大新闻时代已经过去了,特意去搞的"大新闻",往往都是"假新闻"。

而政事堂一贯遵循的,就是在不造谣不传谣的基础上,试图给出一个准确率更高的预判,所以很多时候,没有新闻才是"好新闻"。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个人的原因,就是最近几天的晚上,码字的时间比较少,精力都在研究朱总当年的讲话实录。



记得当年从新华书店买书的时候,多半只是为了给自己书架填充的更好看,可是随着近几年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发觉,当年朱总力挽狂澜之下的改革方案,几乎以一整套复制的方式,再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

譬如我之前一直对自己在乐视、万达巅峰之际预判了其衰落而沾沾自喜,也等着房地产税的加快落地的时候再吹嘘一波。可是当我看到讲话实录中,朱总自国务院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说要重点打击的三个领域时,不禁慨叹历史的轮回。

15年前,朱总在会上强烈反对大量进口小汽车,15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者,在美国砸了几百亿,准备生产汽车往国内卖的乐视,如今不得不回国放弃股权接受爱马仕哥的混改。

15年前,朱总在会上说要严厉打击的滥建主题公园和配套酒店,15年后,中国文旅酒店一哥的万达,不得不接受混改,把公园和旅游地产打包折价甩卖给融创,把酒店打包折价甩卖给富力。

15年前,朱总在会上说要严厉打击的房地产过热,15年后,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园,成为了众矢之的和热锅上的蚂蚁,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确定了遏制房价上涨,而这么多年一直难以推动的房产税,也终于加速进入了立法流程。

也就是说,他15年前说要重点打击的领域,在15年之后全部都兑现了......

能够兑现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当年作为园丁为祖国播种下的种子,如今大多已经开花结果了。



因此,我在读朱总的讲话实录时,联想到最近几年的事件时,总会感慨良多。

譬如第四卷连着的五条内容:

224页的"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及其后台",对比今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26页的"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对比这几年贵州官场的快车道和大规模投资;230页的"企业界要进军俄罗斯",对比这几年逐步减少中东油气,转向从俄罗斯进口;237页的"会见索罗斯时的谈话",对比最近开始的金融开放合资;245页的"走向更加开放和繁荣的中国经济",对比今年博鳌上,中国承诺对大幅度对外开放.......

更不要说,从加强金融监管到发展长江经济带,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到增强税收征收能力,从钢铁去产能到绿水青山的环保,从"税改费"到中西部大规模基建.......

可以说,最近几年中国所有新的改革政策出台,都能从当年朱总15年前的讲话中找到影子与原型。

至于对于普通人关心的发家致富之道,很多也都写在了讲话实录之中。

譬如你如果在2002年的时候相信了朱总说的,中央下决心支持造船业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那么,你几毛钱一股买到的ST中船,五年之后就会涨到300块钱......



如果你信了朱总说的,深圳的发展会走在全国前面,那么,在2002年时候的深圳落脚,多买几套当时便宜至极的房子.......

我想,现在应该没啥可以焦虑的了........



嗯,这就是文章刚开始说的,你跑得再快,也很难跑得过坐车的。

而反过来说,就像"进口小汽车"、"主题公园"、"房地产"这些朱总口中的产业,如果现在再去搞,恐怕就像49年加入国军,纯属脑子进水。

其他领域亦如是,当年朱总就说的很明确,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企业,必须依法采取行政关闭的措施,对于供过于求的过剩产能,则采取经济手段.......



所以呢,很多最近很痛苦的企业家,必须判断自己的产业是否属于"过剩产能",如果是的话,尽早脱手或者撒手别撑着,L型经济还有很久,税改只会越来越强劲。目前短期保就业的很多措施,不代表未来不会继续出清过剩的产能。

而与L型同步的,过去十年"积极的货币政策"势必要转型,重回朱时代真正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会想尽办法提升地方的财政支付能力。而金融领域们苦等的大水漫灌势必不会等到,因为这些水,很可能都被西南通过财政大规模推动的水电站给截住了。

而水电印钞机的大规模启动,势必对我国的能源结构和部分产业结构出现大规模的调整,这个影响会非常的深远。

当然,除了基建之外,紧跟基建步伐的那些环保和教育,势必会成为接下来的重点,大量的国家资金会通过转移支付向中西部涌入,大量的相关人群也将收益。毕竟,这两个加起来能占了朱总讲话篇幅中的三成。

而与此同时,对比当年的房改、教改和医改的推进,我们很容易理清楚,未来对于民企来说,在无法参与混改的前提下,上车最快的切入点,势必还是房产周边、教育周边和医疗周边,巨大的变动之下,势必会出现巨大的洗牌,这对于老玩家是巨大的挑战,而对于新玩家来说则是巨大的机会。

当然,机会最大的必然都在长江经济带上。

最后,在遏制房价上涨之后,国家势必为存量的M2寻求新的出处。因此想加杠杆赌风口的人,自然可以在新动能领域,用杠杆拿着国家的资源拼一把。

至于领域有哪些,其实都写在了十九大的报告里面.......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联文章:
中央政治局会后,看下半年的机遇所在
加税减税背后的产业升级逻辑
养"冰"千日,用在"疫"时的背后,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顾子明
喜欢作者
37 人喜欢

文章已于2018-08-24修改
阅读 654401967
广告


境界
下载
精选留言
写留言
851
OVBest
与其说是朱的先见之明,不如说是政治经济毫无建树,轮回之后还是老路老地方老产业老人老思维。
145
希望的田野
虽然只干了一届但是影响深远
347 作者
实际上算是两届,他作为常务副总的时候,几乎全面执掌经济的。
290
Bailey*贺柳
可是有个问题,这一代人没有那么耐操了
51
GGCG
明公能解解朱总当年不能连任之因吗?
261 作者
他当年那一届总理都已经是超龄服役了
241
灯火
当年的长者和朱相,真的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希望现在的大哥也能做到。祈祷!!
218
mm_mfs
明公来清华读MBA吧朱总的讲话实录,我们都是当教科书发的
191 作者
以后有机会去进修一下......
60
DreamCutter
明公,教育确实是趋势,请问你觉得开教育机构的前途怎么样呢
179 作者
搞定资质的话,前途很光明.....
150
关海 ᠮᠠᠨᠵᡠ ᠮᡝᡩᡝ᠋ᡵᡳ
稳定是一切的前提…
这届人民和98年那届人民…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时代维护稳定也要有新思路…
140
慕少艾
撸起袖子加油干,领导早就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了。至于机会,就看资本了。
30
淞文哥
又是中西部,长江经济带。东北就永远坐冷板凳吗?
134 作者
东北早就完成工业化也没有什么农村人口,朱总的路子在这里不好使
130
Aimiku
如果朱总当年的思想在其卸任后,继任者仍能严格执行下去,08年的时候也许就有一个绝佳的缩小与欧美间差距的机会。二十来年后重翻当年的书,可能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33
吕博文
求明公指导一下文化产业、艺术类发展机会
123 作者
越L型,文化艺术类生意越好啊.....
123
SKY
15年前的政治理念,今天才力推落地,如果没有贸易战,这几个领域的改革可能还要推迟。都说中国当下的问题,都是朱相当年的改革留下的后遗症,只怕是后来的执政者只是吸取了只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而放弃了对人民有利的政策。
45
陈昌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做了这么多精准的预测以后,还是时刻保持对自己的反思
122 作者
工科生,最怕两点,一个是不知道自己怎么错的,另一个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对的.....
116
第六天膜王
虽然有些小细节上不敢苟同,但是大方向上我跟子明还是不谋而合,现已经准备离职某运营商央企,做教育服务行业创业了。
107 作者
祝顺利
115
鹏鹏
一帮学了西方经济学自以为是人乱搞了10多年,实在搞不下去了,现在才发现还是要走我们自己的路。如果当年继续朱总的改革思路,不迷信货币政策,不浪费难得的10年最佳国际环境,现在我们面对特总的贸易讹诈,底气要足得多吧。
114
青年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是这段话吗
112
子非鱼
所有快速发财牟取暴利的办法都写在刑法里,所有长远赚钱稳妥套利的方法都写在党代会的报告里
34
李白
默默看两年了 第一次留言请明公明示:24H便利店行业前景如何啊
105 作者
南方还可以,北方最好别玩这个
46
运球小猪
除了基建教育医疗,十九大报告中具体哪些领域,强烈要求明公在群里发个明细
83 作者
这三个领域属于无门槛上车......其他或多或少是看你们本身熟悉的领域
70
Silentgod
96年是灯灰不是阿扁啦
41 作者
笔误
62
唐宋
最近有关经济走势的文章都转发给刚刚出国进修的朋友了,长江经济带,大数据,食品安全,教育科研,这几个因素都具备了。怀揣报国之志出去,盼望早日学成归来。
31
阳光
明公,复习了你的卫国战争,各自预测神准,佩服之至。当时你分析预测会资产价格下跌,经济下行,要现金为王。但现在的情况好像是上面又要放水了,我感觉应该是要通货膨胀了,资产绝对价格不会下降,但是变相贬值,但现金在手更是直接贬值啊,似乎持有资产还是好过现金。请明公不吝赐教。
55 作者
大放水不会,通胀会是石油输入来的,还没到时间点
55
赵亚军
明公多读读书积累一下也好,经过沉淀的思想更显睿智,follow你公众号的也不是一帮乌合之众,我们有这个耐心和你共同成长。
53
欧三
书已下单,边充电边行动。这次从武汉出发,自驾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陕西、山西,发现整个川藏线和滇藏线的超大规模基建已经带富了很多当地居民,政治也越来越稳定。
29
郭子铭
北约轰炸我驻美国大使馆?是笔误还是我不了解!
48 作者
笔误,南联盟大使馆
48
江涌上下
长江经济带蜿蜒曲折,刚好可以转移产业,打造消费纵深。
47
jager
大方向说出来,但是细则并没有,没说到更精确的点子上。该怎么走都不知道。作为一个理工科博士,我深以为你说的这些都是不够的。只是说,在这些位置成功率更高,说不定哪天能乘风而上。
29
志成
明公不知道早教领域算不算你口中说的教育呢
41 作者
算啊
24
嗨一刀
明公,民参军,军民融合道路怎么样,已在路上
37 作者
都是学里根经济学嘛,就看领域是否真的有科技可以玩
15
唐建福
'税改费'?明公说反了吧!
30 作者
嗯,笔误,未来会大规模的费改税
17
dgz
明公 未来教育和医疗是不是也和房子一样 走双轨制?
24 作者
肯定是啊
22
Mr. Zhu
"而当年出国精英们中的不少人,十多年后,面对自己当年"爱答不理"的同学们,发现自己反而是"高攀不起"了。"

确实如此,最近在美认识了一些当年清、北的精英,在这边当个普通的教授,过得很一般。远没有国内的同辈人那么风光和有成就!
19
纹丝不动Alpha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在轮回,但也在前进,做法类似是因为经典有效的手段就那么多,但面对的环境和形势变化却大不一样。不过,咱们有信心,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都能屹立不倒,更何况现在?
16
panny
明公,请问下西藏水电工程是不是前景很好?


发自我的 iPad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