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VS阿里的美苏争霸(上)
几天前,在乌镇互联网大咖们积聚,组织了两场东半球最贵的宴席,而马云的缺席一时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多家媒体拿出来与马云交好的黄司机进行轮番轰炸。
针对于"被孤立"的言论,马云随后就在峰会上回复,表示"一顿饭局能打垮我?开玩笑!""我都宴请国王、总理!"
这不,今天东半球正在举办天猫双十二大庆之时,地球的另一侧,马云却作为特别嘉宾赴阿根廷参加WTO第十一次部长级会议,并得到阿根廷总理的私人宴请。
而且WTO会议的东道主阿根廷总统,还把其他各国高官都丢在一边,亲自开电瓶车带马云参观总统官邸花园,并讨论起了马云刚拍的电影《功守道》。
这不由得让政事堂想起来,电影《功守道》的拍摄过程中,李连杰叮嘱吴京,马云等会儿要见总统,可不能把他打晕了。
算下来,马云除了给英国首相做顾问外,最近一年还会晤过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法国总统、德国总统、加拿大总理、爱尔兰总统、奥地利总统、卢森堡首相、土耳其总统、墨西哥总统、阿根廷总统、秘鲁总统、韩国总统........嗯,还甚至今年还有非洲一大波总统排队等着与马云会见......
可以说,当年因为国内销售额堪比一省GDP,马云在浙江被誉为马省长,如今伴随着阿里走向世界出访全球,想来马云应该再去商务部挂个职了。
而挂职一事儿,政事堂觉得应该不难,毕竟此次带着马云出访阿根廷的商务部部长,在18年前马云"悔创"阿里的时候,刚刚出任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厅长.......
所以嘛,相信未来几年马云在其老本行商贸方面,势必锐不可当。而乌镇的"东兴局",也多半是对于马云迅速扩张的一种应激反应。
其实,今年乌镇的"东兴"局与马云的"被孤立",也代表着随着百度的落伍,曾经的BAT三极世界,逐步分裂为阿里和腾讯的两大阵营。截至今年12月,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都在4500亿美元左右,放在全球GDP排名大概都能排在20出头。
如果将腾讯与阿里,比作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那么乌镇有资格参与丁磊或刘强东两场夜宴的,大概可以称之为"第二世界国家";至于那些没资格上桌的或者自发组织第三场的,差不多可以称之为互联网的"第三世界国家"。
就像马化腾前几天说的那样,腾讯和阿里在十多个地方有竞争。如今的互联网冷战格局,就是阿里腾讯各自拉起一群小弟在各个领域混战。
支付宝VS微信钱包,钉钉/往来VS微信,阿里云VS腾讯云,高德地图VS腾讯地图,虾米音乐VSQQ音乐、天猫VS京东,优酷土豆VS腾讯视频,饿了么/口碑VS美团/大众点评,UC浏览器VS腾讯浏览器,哈罗单车VS摩拜单车,快滴快车VS滴滴快车.......还有一大群政事堂都没用过的APP......据统计,目前腾讯参股的公司近400家,阿里系参股近250家......
可以说,中国的互联网上,就没有这两位巨头没有开打的领域......
甚至今年这种对立已经从线上蔓延至线下,前几天阿里前脚收购高鑫零售,腾讯后脚就宣布入股永辉超市......
其实,这两大阵营跟当年的美苏争霸颇为相似,多次为计划经济站台的马云,麾下阿里的管理高度集权,其公司"中供铁军"风格颇似当年的苏联,对加盟公司控制也极强;而放任下属团队自由竞争,甩手大掌柜的马化腾,所领导的腾讯也颇有自由美国范,给予盟友很大的自主权。
就像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双方不停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一样,过去几年,阿里和腾讯在互联网几十个领域都展开了空间争夺战,譬如早年的滴滴和美团,阿里都有股份,而如今却为了摆脱阿里的控制,最终坐在了腾讯势力的"东兴宴"上。
恐怕此次饭局之后,"东兴"饭局上的那些或多或少被腾讯和高瓴参股的企业,可以视之为"北约",而阿里系那些唯马云马首是瞻与"北约"对抗的企业们,则可以视之为"华约"。
与历史相似的是,相比于腾讯对盟军仅仅是"马歇尔计划"般的少量入股,阿里对盟军的控制力就极为强劲了。因此,虽然阿里与腾讯在各个领域都有竞争,但是阿里却组不了"东兴会"这样的饭局,毕竟,就像苏共召集各加盟共和国开会类似,马云在面向全球的互联网大会上搞一群"下属"凑饭局,其实也挺不好看的.......
有趣的是,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执行"社会经济"最彻底的,却是京东,无论是对员工的高福利还是公司运营的计划性,对于总给计划经济唱赞歌的马云,其麾下天猫在京东眼里恐怕都属于"修正主义"。
不过,这个坚持"计划经济"的京东,却在阿里的压力以及资本的推动下,加入了腾讯阵营,并得到了大量的资本输血和援助,更不要说其对抗阿里的"京X计划",更是获得了"中国半个互联网"的全面支持。
资本推动腾讯入主京东的原因很简单,虽然腾讯在微信、游戏等领域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绩,但是近年来,阿里巴巴在收入、盈利、现金流等核心指标上已经开始反超腾讯。
自由经济的腾讯如北约,优势在于强大的"容错率",多个方向总有一个是对的;而计划经济的阿里如华约,只怕走错路线,但是不犯错的情况下,其战斗力和执行力就要比腾讯更强。因此,在双方多个领域竞争的时候,反应慢的北约很难以打赢决策速度快的华约。
不过,就像当年苏联的经济过于依靠石油一样,阿里的核心盈利就是电商贸易,因此,在"北约"供血之下的京东,即使一直赔钱,但只要能和阿里贴身肉搏,就能将阿里拖入"阿富汗坟墓"。
这也是京东一直亏钱,但是市值却很高,人缘还特别好的原因之一。
那么,这种激烈的竞争好不好呢?
政事堂认为,一方面,激烈的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激发公司的潜能和斗志,就像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在阿里和腾讯的竞争,引领全球风潮。另一方面,则是能给所有消费者带来实打实的福利。
就像为什么美国的工人阶级怀念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生活?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美国有着苏联这个恐怖的竞争对手,因此,美国资本家们就必须跟苏联比"民主",大幅提升工人的福利,在苏联解体之前,两强争霸之下的美国,其基尼系数一直很低,根本没多少超级富翁。
同样,互联网也是如此,在缺乏竞争之下,当年的腾讯压榨用户,抄袭同行,QQ只给大家穿个小裤衩逼着大家掏钱,被网友们骂为"狗日的腾讯"。而经过了3Q大战的竞争之后,再加上与阿里、网易等公司在各个领域的竞争,最终使得腾讯变成了这只"为人民服务"的乖企鹅,在绝大部分领域推动免费,投资各种领域,促成了中国互联网如今的繁荣。
这点,有点像切格瓦拉的一句名言: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关联文章: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回复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回复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回复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回复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回复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回复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回复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回复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2017年12月12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