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星期五

谁杀死了茅侃侃?

谁杀死了茅侃侃? 

 2018-01-25 戴老板 饭统戴老板


2018年1月25日,曾经的80后创业明星茅侃侃,在寒冷的冬夜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引发了无数人的感慨和缅怀。年仅34岁的茅侃侃,是如何一步步地从鲜衣怒马的少年,走到了债务缠身的绝境,恐怕是很多人所无法想象的。这背后,是一个创业、资本和性格的非典型故事。



成名之路


茅侃侃是1983年生人,标准的北京男孩儿。小学五年级开始玩计算机,12岁就能熟练倒腾各种软件、14岁在《大众软件》上发表文章、15岁成为瀛海威时空最年轻的BBS版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少年天才。


1998年,在红色基因深厚的北京育英中学上高一的茅侃侃,连续两次挂科地理,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后来父母将其送到四川的一所高中继续上学,但他很快就退学,跳进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垦荒创业潮中去了。


在换了一打工作之后,茅侃侃于2004年在北京石景山区,牵头创办了一个叫做MaJoy(时代美兆)的项目,模式是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类似真人CS这种游乐场实景游戏。只有初中学历的茅侃侃,担任了这家国有控股企业的CEO,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这恐怕是他第一次战略误判:所有人都在将线下场景搬到线上,陆续大获成功,包括未来经常被拿来类比的李想和戴志康,茅侃侃却"逆行",将线上游戏场景搬到线下。他显然高估了宅男和游戏迷出门的动力。


茅侃侃在Majoy项目中持股30%,剩下的70%归属国有,国有企业的身份也给茅侃侃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开始各种审计,各种找茬",终于,在2009年的一次董事会上,茅侃侃直接摔了手机,"老子不干了你自己玩去吧,你们能耐你们自己搞",再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


但Majoy项目却给茅侃侃带来了无数的关注。2006年,还在《中国企业家》杂志打工的程苓峰,辗转找到了茅侃侃进行采访,在海淀紫竹桥的一家咖啡馆聊了一下午,事后程苓峰把写好的稿子发给茅,并给他起了个"混世魔王"的诨号,茅侃侃欣然同意。


这篇报道的影响力却远远超乎茅侃侃的想象。在《中企》总编辑牛文文老师的运作下,杂志将对茅侃侃、李想、郑立、戴志康等人采访做了一个封面专题,冠名"生于80年代",引发了全国性的轰动。



嗅觉敏感的央视随之而来。当时还是《对话》栏目制片人的罗振宇,看了封面报道后觉得不错,就做一期节目。在程苓峰的组织下,泡泡网CEO李想、康盛创想CEO戴志康、MyseeCEO高燃,以及茅侃侃四人登上了《对话》节目,后被称之为"京城IT四少"。



因为媒体而聚到一起的四个人,日后也变成了好友,尤其是日后创办汽车之家的李想。但跟好朋友李想的一帆风顺不同,茅侃侃的创业之路却异常坎坷,在他长达十几年的创业历程中,并没有一款产品,获得过真正的成功。



投身电竞

Majoy项目并没有因为CEO的声名鹊起而获得市场认可,2010年茅侃侃辞去了时代美兆CEO的职务。后来移动互联网兴起,他跟同学一起试水移动医疗和路况查询app,但也都铩羽而归。


2013年,心灰意冷的茅侃侃一度萌生回互联网公司打工的年头。这时,他认识了GTV(中国唯二的游戏上星频道)的老板宁毅,相谈甚欢。于是,只会玩两款游戏(反恐精英和穿越火线)的茅侃侃,投向了电竞圈,做了他最后一次创业的努力。


茅侃侃加盟后,GTV高举高打,2013年传统赛事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停办后,GTV和银川圣地合作打造了WCA,大有取代WCG,成为全球顶尖赛事的势头。在茅的推动下,GTV完成了A轮融资,2014净利润达到1400万元。



不过,电子竞技行业是一个需要持续烧钱的行业,行业中玩票的富二代数不胜数,王思聪自不待言,雏鹰农牧(002477.sz)老板侯建芳之子侯阁亭,合生创展(0754.hk)老板朱孟依之子朱一航,中国稀土(0769.hk)老板蒋泉龙之子蒋鑫,均在此列。


上述投资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茅侃侃来做电竞,既不能像二代们一样撒钱玩票,也没有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老爸给接盘,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试图寻找更多的投资人和输血方。


显然,在GTV眼里,2013年开始创业板大牛市的A股,是一个能找到金主的宝地。首先找上门来的,便是日后因财务造假而大名鼎鼎的金亚科技




资本困局


2013年底,上市公司金亚科技入股GTV背后的实际运营公司"鸣鹤鸣和",用3000万代价占股35%。此后,讲转型故事的金亚科技,便被陆续打上了"电竞"、"传媒"等性感标签,股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冲天,2个多月时间涨了186%。


2014年初,领导让我去陆家嘴听金亚董事长周旭辉的反路演。路演现场,高管们满口大动作,一副"你懂的"表情。只可惜,我在之前深度研究过广电行业,自认为对金亚的基本面缺陷了如指掌,没去相信他们讲的故事,毫无意外,我错过了之后更大的涨幅。




金亚科技尝到了甜头之后,策划了更大手笔的收购,先是在2015年初将"鸣鹤鸣和"的股权增持到51%,后来又以7000万的对价收购了宁毅手上的28%的股权,股价在此期间疯狂上涨374%。不过,这些热闹与茅侃侃无关,原因很简单: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鸣鹤鸣和",他都没有股权。


实际上,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坊间已经传出了茅侃侃团队与金亚闹掰的传闻,原因无非是一方认为GTV对上市公司市值贡献巨大,应该多给团队钱;另一方老谋深算,盘算着怎么用更少的钱留住他们,最后双方谈崩。


2015年下半年金亚陷入财务造假陷阱,董事长周旭辉被证监会调查,茅侃侃团队退出鸣鹤鸣和,重新寻找东家,继续其在游戏领域的创业。此时,有十几家上市公司伸来了橄榄枝,可惜的是,刚从金亚这个坑逃出来的他,选择了一个更大的坑:万家文化


2015年9月30日,茅侃侃与万家文化成立合资公司,名字叫做万家电竞。万家文化出资460万元,认购46%股份;茅侃侃出资340万元,认购34%股权。伴随着股灾后的反弹,万家文化随后涨幅超过200%,上市公司心满意足。


起步阶段的万家电竞颇为顺利。2016年上半年,万家电竞发布了《心跳战姬》与《九州无双》两款产品,另外公司开发的《余烬战争2》被优酷土豆以1000万的价格独家买断,这让茅侃侃信心满满。


但之后的事情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优酷土豆内部动荡,1000万买断游戏的事情不了了之,公司其他游戏产品,跟MaJoy一样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根据万家文化2016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万家电竞的主营业务收入仅有53万元,亏损高达1382万元,负债更是达到了4315万元,举步维艰。


其背后的原因在于:2016年,游戏已经过了爆发期和红利期,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茅侃侃放弃了GTV原有的电竞转播生意模式,从头开始去做游戏内容的研发,跳进了这个已经存在网易和腾讯两大巨头的红海市场,这无疑是他的第二次战略误判。


在最困难时刻,茅侃侃甚至打算做女团,并拉上了"同道大叔"一起来运作这个叫做"Astro12星座女团 "的生意,但这个业务也没有长久,该女团在微博上最后更新的日期,是2017年9月25日,仅获得了1个转发和38个点赞,此后便销声匿迹。



更坑爹的事情还在后面。万家文化董事长孔德永并没有长久经营上市公司的计划,他于2016年底试图引入赵薇黄有龙,对价30.6亿元,这项杠杆高达高达50倍的交易被证监会手起刀落,利索地送回了老家。万家文化随后证监会被立案调查,这大大影响了万家电竞的融资计划。


2017年8月,急于出手的万家文化迎来新买家:祥源控股。很显然,新东家对前万家文化董事长孔德永引进的电竞业务并不感兴趣,对其连续亏损更是深表不满,明确希望万家电竞归还从上市公司借来的欠款,并从上市公司剥离,用大白话说就是:


先还钱,然后滚。


丧失价值的东西,自然是越快脱手越好,资本既是蜜糖,又是毒药的一面,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但跟金亚科技不同,这次的坑,是茅侃侃亲自挑选的。


为了公司的正常运营,茅侃侃不断抵押自己的房产,并借钱来填入这个无底洞。以下是他的亲述:


"(我给电竞)大概出了2000多万元,大部分是个人借款,我的住房、车都抵押了。本来计划引入融资后,公司照常发展,可是在融资方面,祥源文化新任股东并不配合,我的借款一直将公司维持到9月份,后续实在无力支持,目前我兜里只剩下十几万元,用来缴借款的利息。万家电竞账上只有1000多元,交电费都不够,目前公司办公室已经关闭。"


2017年11月,茅侃侃飞去杭州,跟祥源文化做最后一次沟通,仍然是无果而返,此时他已是负债累累身无分文,故事已经到了要结尾的时刻。



故事结尾


2018年2月25日凌晨,不堪重负的茅侃侃,打开了家里的煤气,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成为了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一句话。



茅侃侃离开的消息传开之后,引发了一众好友的怀念,其中李想发出了充满真挚感情的一条朋友圈,在缅怀兄弟的同时,也暗暗地指出了部分原因:创业中背负了……完全不属于他的全部责任。



当然,并非所有关联方都在缅怀茅侃侃,有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对茅侃侃步步紧逼的祥源文化(万家文化),对方表示并不了解茅侃侃自杀传闻,也不想对此发表观点。


创业失败并不可怕,失败后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马云、史玉柱、王兴等更是多次跌倒多次爬起来,但少年得志的茅侃侃,似乎并没有做好大器晚成的准备,也没有做好与这个世界死磕的准备。


自杀消息传出之后,很多网友认为:创业失败不可怕,找个互联网公司打工,欠的钱可以慢慢就好了。但这些言论,毕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外人之语,谁也无法体会,在冰冷的冬夜中,决定离开这个世界的人,会有着什么样的心境。


我们只能谨微地表示愿逝者一路平安,愿创业者一路走好,愿所有走到绝望边境的人,都能重新找到跟这个世界死磕的勇气。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财经有点严肃,评论别太正经 
长按二维码,关注戴老板






阅读 100000+
1930投诉
精选留言

  • 故事结尾应该是1月25号 写成2月25了

    昨天 

    作者回复
    手误,多谢提醒,特此更正!

    昨天

  • 转(有删减):对于茅侃侃的不幸,我个人有三个观点: 1. 多数事业和财产受到重挫的男人选择自杀,往往不是因为那个看似巨大的财务危机,而是回家后跟妻子或女友的埋怨及争吵; 2. 唯一能挽救一个轻生念头的,就是家里那一个或两个咿呀学语的孩子,割舍不下孩子胜过一切绝望,家人的劝解反而并不起作用; 3. 如果无视身边那些提前飞黄腾达的朋友,及早屏蔽掉那些炫富炫成就的好友朋友圈,在失败到最惨时,你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比很多对数普通人还要强得多;

    昨天 

  • 剥离了资本风投互联网电竞这些时髦词汇,其实就是一个辍学少年在父辈余荫下闯荡的故事,可惜父辈有没那么强大,只能送他起步。所以一个孩子该上完学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应世,适应世界

    昨天 

  • 想到王石老师说的一句话:评价一个人成功不是看他站在多高的山巅,而是在低谷时拥有多大反弹的力量。愿每个人都有与这个世界死磕的勇气。

    昨天 

  • 媒体杀死了他,媒体一开始就把他捧得太高,以至于后来落差太大。其实像他这样的创业者太多了,一个一个的尝试,一个一个的失败,只不过不知道罢了,最终被湮没在历史里。愿所有创业者坚强,愿逝者安息。

    昨天 

  • 学学褚时健老爷子,看看还有什么抗不过去的。

    昨天 

  • 性格上并不适合创业。。。

    昨天 

  • 当他被推上公司领导位置的那一刻,就注定悲剧了吧。他真的不适合领导一个公司。可是他不断的爬起来,不断的扎进去,直到绝望的时候。

    昨天 

  • 少年意气终究散 鲜衣怒马总要金

    昨天 

  • 哥什么都没有,不也活的很快乐吗?你这是何苦呢?你的后半生,完全不是没有机会,即便不再大富大贵,一杯茶,一碗饭,也是生活啊,也是活着啊……唉

    昨天 

  • 和茅相比,李想确实是一路顺遂,不得不说,性格决定命运。然而,诚如文中所说,在那个冰冷的夜里,做出这样的决定,确实需要勇气。只是,生命可贵,毕竟年轻,这样放弃真的有点可惜。

    昨天 

  • 很多事情的发生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立场不同,你不是"我",谁也无法体会的到"我"的感受,也不知道"我"为之付出多大的勇气和努力,请不要妄加评论,但是"我"不后悔!有时选择大于努力,地球是圆的,希望我们都能在绝境中找到与世界死磕的理由,继续走下去!愿逝者安息

    昨天 

  • 说的真好,都有和这个世界死磕的勇气!

    昨天 

  • 被创业的鸡血杀死的。 与一味坚持只进不退相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更重要。

    昨天 

  • 方向大于努力。在路上需要抬头看路甚至跳出圈外看长远。

    昨天 

  • 回题目问题: 一颗脆弱的玻璃心。 我觉得人要强大什么都锤不死 只要还有口气脑子还转,就得想办法活。 参考老一辈,大灾大难见得多了反而养好身体感受改革成果。外界捧杀又算什么。自己什么样心里没点儿B数么?

    昨天 

  • 可怜,可悲,可叹,哎,何苦之哉,褚时健老爷子比茅的经历坎坷多了,年轻人啊,太急功近利了,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欲望,你走了,太自私了,你没想过你父母怎样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烈状况,哎,长叹一声,无语!

    昨天 

  • 创业确实艰难,尤其是现在寡头垄断的市场,只敢怀揣改变世界的勇气奋力前行

    昨天 

  • 故事结尾那一段,时间应为2018年1月25日。茅侃侃的死,对80后一代震撼很大,从年少轻狂到妥协现实,他的死,映衬出许多80后创业者的惨烈。

    昨天 

  • 主人公就是不能向神奇百货95后创业者王凯歆和空空狐创始人余小丹学习,把知名投资机构玩弄于股掌间,采取了一种极端自我毁灭手段,简直弱爆了……

    昨天 

  • 让我想起腾讯证券今天发的一篇"一位跌停板买入乐视的股民自白:我为什么甘愿被骂傻子",贾跃亭也是一个创业者吧,现在被大家一致唾弃、谩骂。幻想,如果这会儿在国内该是多么大的压力。我是比较同情的,相比于他们至少折腾过,为了活的像自己。

    昨天 

  • 还是要相信团队的力量,至少能在寒夜里抱团取暖。

    昨天 

  • 世事弥艰,创业弥难,梦想可贵,生命不重来,人生要经得起失败。

    昨天 

  • 欲望既然那么大就该有承受欲望同等的压力!走好,也希望后来人正确面对生命和金钱!

    昨天 

  • 看来大部分人只愿意接受逆境求生然后出人头地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他已经用自杀宣告了自己的失败 又何苦笑他不能撑下去

    12小时前 

  • 引用伤仲永原文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昨天 

  • 前几天看到马云演讲,说一个人30岁前,要做的就是跟个好老板,好好学习。30-40岁,有经验有时间了,去创业去折腾。联系到茅侃侃的故事,突然觉得很有道理。

    11小时前 

  • 茅的第一次起步让我联想到五笔创始人王永民,或许还有陈佩斯。线上转线下是注定的事,只是不是那个线上刚兴起的年代。而后面的那些事只是证明他是技术天才,却硬把自己投入需要"勾心斗角"的商场之中,担负起自己不应负担的职责,可谓"定位不清"之典型。如果他身边能有个"盖茨",或许结局会是另一番景象。 嘛,这些也都是"事后诸葛亮"的偏见陈词。愿逝者安息吧~

    12小时前 

  • 茅茅的结局也反映出过早创业的弊端,现在天天鼓吃万众创业,学生们不读书了,有个想法就去创业,应该呼吁媒体将宣传重点从创业的成功者转移到创业的失败者,毕竟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鼓励大家先完成好学业,不要盲目创业。

    10小时前 

  • 很多人,活着已经竭尽全力。身体健康又有写程序的本领,干嘛要死?到腾讯,阿里巴巴打工也成啊!还有,干嘛非要搞游戏,弄点其他的也可以啊!

    12小时前 

  • 一路走好 很多年前在大众软件上看过采访他的文章 印象很深刻 那时候他很瘦很年轻 后来就很少看过他的消息了

    昨天 

  • 愿逝者一路平安,愿创业者一路走好,愿所有走到绝望边境的人,都能重新找到跟这个世界死磕的勇气。

    7小时前 

  • 评价一个人成功不是看他站在多高的山巅,而是在低谷时拥有多大反弹的力量。愿逝者安息,愿所有的创业者坚强,愿所有走到绝望边境的人,都能重新找到跟这个世界死磕的勇气。

    8小时前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