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衰败,也是我们未来的预演
2018年的第一场雪,似乎透着一股寒意。
在中国的东北,一位亚布力商人的哭诉,让"投资不过山海关"又被热炒了起来;在中国的东南,规模超过e租宝的钱宝网非法集资案爆了,数百亿的财富瞬间蒸发。
2016的大放水,不仅挽救了中国居民资产最大头的房价,也挽救了东北濒临的经济崩溃和东南遍地的非法集资。
但是,连黑涩会都明白一个道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政事堂在前几天的文章中连续介绍了中国的韭菜模式。
上到房产、股票、养老金;下到乐视、P2P、比特币。这些能够都是庞氏模式,都是靠着新韭菜去替代老韭菜。
只不过区别在于,前面仨的操盘手们,割韭菜也会"按照基本法",会用科学发展可持续性的割韭菜。甚至在面临失控的时候,会采取手段救市,避免庞氏模式崩盘,毕竟,这都是自家的韭菜地。
至于后者的操盘手们,在过去几年早就想尽办法通过海外投资,把钱合理合法的转移到国外去了,根本不怕他们庞氏骗局爆掉之后的洪水滔天。
因此,对比中国的庞氏模式和庞氏骗局,就会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有可持续的韭菜源源不断的入场。
就像社会保险基金(政事堂按:并非楼部长执掌的社会保障基金),就是用下一代人的钱,来支付上一代人的退休金。而下一代人愿意把自己的钱交给上一代人作为退休金,除了对国家政府的信任之外,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退休后,可以从再下一代年轻人手里继续拿到自己的退休金。
但是,这种庞氏模式,在东北已经要面临崩盘了。
不仅辽宁和吉林基本上是随收随付,根本没时差来赚取收益,黑龙江更是成为全国首个需要借钱发养老金的省份。
东北的经济再差,凭借着底子,其人均收入和人均交的社保钱,也远比中西部省份要好,那为啥率先养老金先崩了呢?
原因很简单,在庞氏模式之下,东三省的青壮相比退休员工,是最小。而全国养老金结余最多的深圳,其青壮相比退休员工,是最多的。
通俗点说,东北满地只消费不生产的退休人员,自然暮气沉沉;而这类人在年轻的深圳却几乎找不到,其经济活力自然就要全国领先。
其实,东北并非都像现在这么死气沉沉的。在二战之结束前,东北的工业产能一度超越日本本土,是整个亚洲工业最发的的地区。
这考的是啥呢?除了日本进行的工业转移之外,最重要的,是80年前的东北,就像80年后的深圳一样,出现了青壮人口爆炸性的增长。
粗略的看,1910年,东北人口一千万,1920年,东北人口两千万,1930年,东北人口三千万,1940年,东北人口四千万。基本是按照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爆炸增长的。
想一想就能明白,80年前的闯关东,就跟80年后奔赴深圳很相似,去的都是年轻人。因此,大量的青壮劳动人口在一片全新的土地上,自然就能迸发出高效的生产力。
想要保持人口稳定,人口出生率应该保持在2.2左右,而现在的东北呢?人口老龄化严重,0.75的出生率,只有人口严重负增长的日本一半。
这也意味着,在东北,未来四个家庭八个老人,只有三个年轻人能来给他们养老。
不仅如此,从17年开始中央提出住房不炒,全国二线城市从吸引投资客的"抢钱大战",变成吸引大学生落户的"抢人大战",大幅放宽落户并给予大量补贴,
而东北呢?作为全国人均教育最优质的地区之一,在中国一线吸人二线抢人之下,青壮人口严重流失。因此,未来东北人口结构的实际情况,甚至会比数据上看的更糟。
但是,就在如此的不利情况下,东北很多的地方政府,依然按照过去十年的老路子,依靠基建配套投资来拉动经济。
要知道,基建就和房地产一样,也是一个庞氏模式,中央无论名义上投入多少,最后地方都是要还给中央的。
地方拿什么还中央的钱?如今为了刺激经济修的基建,最终还是要向下一代的韭菜收税来还。
但是,低生育率的东北,新生韭菜本来就远比全国产量要低,更不要说,在过去十年的瞎搞模式下,这些新出来的韭菜,一看自己还要背负那么多老韭菜欠下来的负债,用屁股也能想明白必须逃离东北,而不去负担这笔政府主导的庞氏债务。
因此,在旧模式之下,中央在东北投入的资本流入了海南,东北的青壮人口流入到关内,没有新韭菜可以割的老韭菜们,未来领到养老金,恐怕都需要政府借钱。
这也是政事堂说的,东北不进行一次刮骨疗毒的改革,谁也救不了的原因。
然后,我们把视野从东北转向全国。
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出生人口1655万,比14年还减少32万。
由于二胎政策是2014年全面开放,因此,就像囤积了好些年的A股堰塞湖一旦被打开一样,中国本来应该在2015年出现一个迅猛的新生人口高潮。
可结果呢?竟然比前一年还要低。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联合国统计的一个日本、中国、印度,三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图。
在这张联合国搞出来的图上,很明显的显示了,中国从2017年开始,劳动人口将进入一个比当年日本还猛烈的下行周期。
而人口下行周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不拿东北这个地区来看,而把视野放在1990年进入人口下行周期的日本,看他遭遇了什么。
那是一个长达30年,现在还不到头的"失去的时代"!
但是,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钱,就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并成为了发达国家,而中国目前,不仅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经济上还依然没有越过发展中国家的陷阱。
这两年为啥那么多外国资本参与做空中国?整体研究数据的他们,会看不到中国像日本当年的劳动人口拐点的数据么?
我党为什么开发中西部脱贫,推动城镇化,还不是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么?
为啥1带1路选择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作为战略的立足点?还不是因为这三个地方是全球劳动力增长最迅猛的地区么?
想一想,为啥老大提出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之路,还不是因为我们靠数量的人口红利,真的已经没有了么!
中国在建国后,有两拨人口高峰,一波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60年代,这十年里,在只有六亿人口的当时,每年的新出生人口都逼近三千万。
而如今呢,十四亿人口,每年的新生人口却只有一千五六百万。
一个人消费力最强的时候,就是他22~28岁的婚龄,结婚买房子生孩子,会将几个家庭的积蓄掏空,并欠下大量的负债。
因此,中国最大一波的60后人口爆发,推动了80年代后期的繁荣和物价飞涨,而等到70后这一波人口每年一千多万的人口低谷结婚的时候,则进入了90年代初全国需求紧缩。
同样,60后的孩子们,80后成人后的第二波每年两千五百万的人口爆发,同样也推动了07-17这中国房地产的十年黄金时代。
有趣的是,东北只赶上了黄金时代的前五年,而没有赶上后五年,2012年之后,东北的房价却没有像全国其他城市那样翻番暴涨。
因此,如果对比一下东北和内陆,就会发现,相比于全国人口在60年代爆发,富庶的东北人口暴涨期是50年代末,因此在第二波全国80后的人口高峰时,东北人口的最高峰在80-85,而全国人口的最高峰却在85-90,中间正好差了五年。
房地产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韭菜市场,很多韭菜需要用未来30年的工作赚钱,来换取这一套属于房子。而韭菜们能够忍受高房价,就像他们对P2P、比特币一样,能够继续暴涨。
任何的一个能够维持下去的庞氏模式,就像养老金一样,下一代愿意支付上一代,是因为相信自己的下一代会支付给自己。而这个理论的本质,是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韭菜来接盘。
要知道,当年中美蜜月期,美国大规模援助我们的美元,大部分都流入了计生系统,各大美国基金会都热衷于帮助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直到现在,计生部门的领导,还扬言计划生育要再坚持三十年不动摇。
可如今呢,中国的青壮人口比例的下滑速度,比日本还要快很多。劳动人口大幅下滑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更不要说下滑最猛烈的青年人口,更将严重影响整个国家的创新活力。
而除了新生劳动人口降低之外,新中国人口史上最大的一波高峰,数亿的60后,将在未来五年集中进入退休高峰期......
30年前,日本没有进行计划生育,在劳动人口下滑的拐点到来之后,经济尚且收到重创,一蹶不振。
如今的我们呢?未富先老......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政事堂后按:按照中国的劳动人口挂点的到来,以及资本家们的疯狂逃跑,中国本应该在2017年像90年的日本那样,在高杠杆之下,出现泡沫的破碎。但是,中国有一个傲视亚洲国家的特色,如今亚洲国家还都在禁锢妇女工作的时候,我们当年第一代领导集体不仅刺激了人口增长,还彻底解放了妇女,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难以想象的劳动力储备。
关联文章
47分钟前
作者回复41分钟前
39分钟前
作者回复38分钟前
37分钟前
作者回复36分钟前
33分钟前
作者回复30分钟前
40分钟前
作者回复37分钟前
43分钟前
作者回复43分钟前
37分钟前
39分钟前
46分钟前
38分钟前
42分钟前
作者回复40分钟前
41分钟前
35分钟前
33分钟前
42分钟前
34分钟前
作者回复28分钟前
42分钟前
作者回复39分钟前
37分钟前
32分钟前
32分钟前
40分钟前
33分钟前
38分钟前
44分钟前
19分钟前
作者回复14分钟前
37分钟前
37分钟前
作者回复32分钟前
34分钟前
19分钟前
35分钟前
37分钟前
47分钟前
21分钟前
36分钟前
37分钟前
22分钟前
22分钟前
23分钟前
24分钟前
8分钟前
17分钟前
17分钟前
23分钟前
25分钟前
作者回复7分钟前
5分钟前
6分钟前
作者回复4分钟前
8分钟前
8分钟前
作者回复3分钟前
8分钟前
8分钟前
9分钟前
10分钟前
22分钟前
作者回复12分钟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