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星期日

东北的衰败,也是我们未来的预演

东北的衰败,也是我们未来的预演

 2018-01-1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政事堂Plus

2018年的第一场雪,似乎透着一股寒意。


在中国的东北,一位亚布力商人的哭诉,让"投资不过山海关"又被热炒了起来;在中国的东南,规模超过e租宝的钱宝网非法集资案爆了,数百亿的财富瞬间蒸发。


2016的大放水,不仅挽救了中国居民资产最大头的房价,也挽救了东北濒临的经济崩溃和东南遍地的非法集资。


但是,连黑涩会都明白一个道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政事堂在前几天的文章中连续介绍了中国的韭菜模式。


上到房产、股票、养老金;下到乐视、P2P、比特币。这些能够都是庞氏模式,都是靠着新韭菜去替代老韭菜。


只不过区别在于,前面仨的操盘手们,割韭菜也会"按照基本法",会用科学发展可持续性的割韭菜。甚至在面临失控的时候,会采取手段救市,避免庞氏模式崩盘,毕竟,这都是自家的韭菜地。


至于后者的操盘手们,在过去几年早就想尽办法通过海外投资,把钱合理合法的转移到国外去了,根本不怕他们庞氏骗局爆掉之后的洪水滔天。


因此,对比中国的庞氏模式和庞氏骗局,就会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有可持续的韭菜源源不断的入场。


就像社会保险基金(政事堂按:并非楼部长执掌的社会保障基金),就是用下一代人的钱,来支付上一代人的退休金。而下一代人愿意把自己的钱交给上一代人作为退休金,除了对国家政府的信任之外,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退休后,可以从再下一代年轻人手里继续拿到自己的退休金。


但是,这种庞氏模式,在东北已经要面临崩盘了。


不仅辽宁和吉林基本上是随收随付,根本没时差来赚取收益,黑龙江更是成为全国首个需要借钱发养老金的省份。


东北的经济再差,凭借着底子,其人均收入和人均交的社保钱,也远比中西部省份要好,那为啥率先养老金先崩了呢?


原因很简单,在庞氏模式之下,东三省的青壮相比退休员工,是最小。而全国养老金结余最多的深圳,其青壮相比退休员工,是最多的。


通俗点说,东北满地只消费不生产的退休人员,自然暮气沉沉;而这类人在年轻的深圳却几乎找不到,其经济活力自然就要全国领先。


其实,东北并非都像现在这么死气沉沉的。在二战之结束前,东北的工业产能一度超越日本本土,是整个亚洲工业最发的的地区。


这考的是啥呢?除了日本进行的工业转移之外,最重要的,是80年前的东北,就像80年后的深圳一样,出现了青壮人口爆炸性的增长。


粗略的看,1910年,东北人口一千万,1920年,东北人口两千万,1930年,东北人口三千万,1940年,东北人口四千万。基本是按照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爆炸增长的。


想一想就能明白,80年前的闯关东,就跟80年后奔赴深圳很相似,去的都是年轻人。因此,大量的青壮劳动人口在一片全新的土地上,自然就能迸发出高效的生产力。


想要保持人口稳定,人口出生率应该保持在2.2左右,而现在的东北呢?人口老龄化严重,0.75的出生率,只有人口严重负增长的日本一半。


这也意味着,在东北,未来四个家庭八个老人,只有三个年轻人能来给他们养老。



不仅如此,从17年开始中央提出住房不炒,全国二线城市从吸引投资客的"抢钱大战",变成吸引大学生落户的"抢人大战",大幅放宽落户并给予大量补贴,


而东北呢?作为全国人均教育最优质的地区之一,在中国一线吸人二线抢人之下,青壮人口严重流失。因此,未来东北人口结构的实际情况,甚至会比数据上看的更糟。


但是,就在如此的不利情况下,东北很多的地方政府,依然按照过去十年的老路子,依靠基建配套投资来拉动经济。


要知道,基建就和房地产一样,也是一个庞氏模式,中央无论名义上投入多少,最后地方都是要还给中央的。


地方拿什么还中央的钱?如今为了刺激经济修的基建,最终还是要向下一代的韭菜收税来还。


但是,低生育率的东北,新生韭菜本来就远比全国产量要低,更不要说,在过去十年的瞎搞模式下,这些新出来的韭菜,一看自己还要背负那么多老韭菜欠下来的负债,用屁股也能想明白必须逃离东北,而不去负担这笔政府主导的庞氏债务。


因此,在旧模式之下,中央在东北投入的资本流入了海南,东北的青壮人口流入到关内,没有新韭菜可以割的老韭菜们,未来领到养老金,恐怕都需要政府借钱。


这也是政事堂说的,东北不进行一次刮骨疗毒的改革,谁也救不了的原因。


然后,我们把视野从东北转向全国。


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出生人口1655万,比14年还减少32万。


由于二胎政策是2014年全面开放,因此,就像囤积了好些年的A股堰塞湖一旦被打开一样,中国本来应该在2015年出现一个迅猛的新生人口高潮。


可结果呢?竟然比前一年还要低。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联合国统计的一个日本、中国、印度,三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图。



在这张联合国搞出来的图上,很明显的显示了,中国从2017年开始,劳动人口将进入一个比当年日本还猛烈的下行周期。


而人口下行周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不拿东北这个地区来看,而把视野放在1990年进入人口下行周期的日本,看他遭遇了什么。


那是一个长达30年,现在还不到头的"失去的时代"!


但是,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钱,就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并成为了发达国家,而中国目前,不仅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经济上还依然没有越过发展中国家的陷阱。


这两年为啥那么多外国资本参与做空中国?整体研究数据的他们,会看不到中国像日本当年的劳动人口拐点的数据么?


我党为什么开发中西部脱贫,推动城镇化,还不是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么?


为啥1带1路选择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作为战略的立足点?还不是因为这三个地方是全球劳动力增长最迅猛的地区么?


想一想,为啥老大提出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之路,还不是因为我们靠数量的人口红利,真的已经没有了么!


中国在建国后,有两拨人口高峰,一波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60年代,这十年里,在只有六亿人口的当时,每年的新出生人口都逼近三千万。


而如今呢,十四亿人口,每年的新生人口却只有一千五六百万。


一个人消费力最强的时候,就是他22~28岁的婚龄,结婚买房子生孩子,会将几个家庭的积蓄掏空,并欠下大量的负债。


因此,中国最大一波的60后人口爆发,推动了80年代后期的繁荣和物价飞涨,而等到70后这一波人口每年一千多万的人口低谷结婚的时候,则进入了90年代初全国需求紧缩。


同样,60后的孩子们,80后成人后的第二波每年两千五百万的人口爆发,同样也推动了07-17这中国房地产的十年黄金时代。


有趣的是,东北只赶上了黄金时代的前五年,而没有赶上后五年,2012年之后,东北的房价却没有像全国其他城市那样翻番暴涨。


因此,如果对比一下东北和内陆,就会发现,相比于全国人口在60年代爆发,富庶的东北人口暴涨期是50年代末,因此在第二波全国80后的人口高峰时,东北人口的最高峰在80-85,而全国人口的最高峰却在85-90,中间正好差了五年。


房地产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韭菜市场,很多韭菜需要用未来30年的工作赚钱,来换取这一套属于房子。而韭菜们能够忍受高房价,就像他们对P2P、比特币一样,能够继续暴涨。


任何的一个能够维持下去的庞氏模式,就像养老金一样,下一代愿意支付上一代,是因为相信自己的下一代会支付给自己。而这个理论的本质,是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韭菜来接盘。


要知道,当年中美蜜月期,美国大规模援助我们的美元,大部分都流入了计生系统,各大美国基金会都热衷于帮助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直到现在,计生部门的领导,还扬言计划生育要再坚持三十年不动摇。


可如今呢,中国的青壮人口比例的下滑速度,比日本还要快很多。劳动人口大幅下滑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更不要说下滑最猛烈的青年人口,更将严重影响整个国家的创新活力。


而除了新生劳动人口降低之外,新中国人口史上最大的一波高峰,数亿的60后,将在未来五年集中进入退休高峰期......


30年前,日本没有进行计划生育,在劳动人口下滑的拐点到来之后,经济尚且收到重创,一蹶不振。


如今的我们呢?未富先老......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政事堂后按:按照中国的劳动人口挂点的到来,以及资本家们的疯狂逃跑,中国本应该在2017年像90年的日本那样,在高杠杆之下,出现泡沫的破碎。但是,中国有一个傲视亚洲国家的特色,如今亚洲国家还都在禁锢妇女工作的时候,我们当年第一代领导集体不仅刺激了人口增长,还彻底解放了妇女,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难以想象的劳动力储备。


Iphone用户点击这里红包和赞赏


关联文章

被"比特币"搞垮的蒋家王朝

如何破解"投资不过山海关"?

刚接盘乐视的钱宝网又崩盘了!

阅读 30729
638投诉
精选留言

写留言

  •  13
    东北问题不仅是东北独有的,从国家格局上看,北方经济增速除天津一枝独秀之外,其他省份也都在放缓。

    47分钟前

     152
    作者回复
    滨海新区刚挤了三分之一的水分……

    41分钟前

  •  21
    这篇文章显示出你是外行

    39分钟前

     128
    作者回复
    有错就指出来

    38分钟前

  •  11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好,我高中的书里都是这么说的

    37分钟前

     123
    作者回复
    前段时间不是刚把霍去病干掉了了么?还有西北一大堆的烂事儿,教育系统坏人比好人多……

    36分钟前

  •  16
    明公这真是要鼓励我们多生养,提供基础韭菜吗?

    33分钟前

     93
    作者回复
    我这不是又生了一个韭菜嘛

    30分钟前

  •  34
    马寅初呢?哪些以马寅初理论来批判毛泽东的帝国主义的走狗们呢?站出来!

    40分钟前

     68
    作者回复
    都移民了……

    37分钟前

  •  27
    忘记哪里看到 当年美帝计生给予我国的外汇占当年的1/3 可是 面对贼心不死的美帝为何当年我国听之任之的执行了呢?

    43分钟前

     66
    作者回复
    在我这里看的,商务部网站间接泄漏了这个数据……

    43分钟前

  •  54
    解放妇女的代价,就是妇女生育意愿的降低。 这一招可谓饮鸩止渴。

    37分钟前

  •  53
    解放妇女也有利有弊 双职工家庭实在没有时间养多个孩子

    39分钟前

  •  50
    计划生育离开宪法不能再等... 是不是以后要像毛熊一样三个孩子获评英雄母亲了

    46分钟前

  •  35
    可悲可叹,计划生育,节省资源,结果把广州北区让给了黑人来消耗资源,看看东北,看看乡村,暮气沉沉,真是讽刺

    38分钟前

  •  10
    美国援助的钱果真都进入了计生系统么

    42分钟前

     34
    作者回复
    当年进来和现在出去,都是需要通道的……

    40分钟前

  •  31
    节制生育30年不动摇,逼得我们这边很多人改少民户口………这比高考加分还特么要命………

    41分钟前

  •  25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你们为了收割韭菜,把房价炒高,把物价炒高,让人民既生不起更养不起,这下好了,玩不下去。

    35分钟前

  •  22
    明公别张口闭口"韭菜"、"韭菜"的,要搞好"两学一做",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倒数第二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33分钟前

  •  22
    鼓励生育,已经刻不容缓

    42分钟前

  •  11
    放寒假从成都回大连,今天去市内买衣服就逛了逛胜利地下,结果看到的是成片倒闭的店铺,而且还是那种地段很好的,沿街也没有看到共享单车,要知道这些东西在成都到处都是,移动支付也没普及,要不是父母还在大连,真是不想回来。

    34分钟前

     21
    作者回复
    我前段时间去了趟我户籍的街道,老龄化率80%了……

    28分钟前

  •  4
    后按是指女性的延迟退休么?

    42分钟前

     20
    作者回复
    指的是日本和印度的女性极少工作,中国劳动力比率实际上并不太低

    39分钟前

  •  19
    我认为,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倒逼我们进行产业升级,改变增长模式。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让生产力从人口数量依赖变为人口质量依赖,让我我们有机会弯道超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37分钟前

  •  16
    中国最愿意生孩子的地区非潮汕人莫属,我潮汕同学(78年)生了7个,估计还能要1个

    32分钟前

  •  16
    既然已经认识到人口降低带来的危害,为什么不全面放开生育,甚至鼓励多生,难道这个事儿还有庞大利益集团阻碍?

    32分钟前

  •  16
    医保养老都是问题。。。现在南京武汉合肥这些连番大招抢人,可以理解了

    40分钟前

  •  15
    前两年还有为富先老一说,可笑至极,解决人口危机靠资本主义是不行的,当年60年代能生那么多,是因为公有制,城市生了有工作包分配,不生吃亏,农村生了多分地。多挣工分。

    33分钟前

  •  14
    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就是现在2018年,我还看到计生办工作人员去村民家里讨要罚款!

    38分钟前

  •  14
    我的天呀!基本国策啊

    44分钟前

  •  1
    计划生育长远看完全正确,不看看已经贫瘠得土地如,恶化的环境,如何承载过多人口,60年代猪仔策略后果造成至今骑虎难下,扛过30年后,那一波50,60后老去后,刮骨疗伤轻装上阵,民族才能起飞的更高,缩减一半甚至更多,才是后代之幸运。

    19分钟前

     13
    作者回复
    没有你口中60年代的"猪崽"用尽一生的奋斗,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么?!降低人口和解决房价股价泡沫一样,都是要慢慢来,哪有傻逼张口闭口玩断崖式下跌?

    14分钟前

  •  11
    什么时候才可以像美国那样借钱度日?

    37分钟前

  •  10
    指出一个错误,全面放开二胎是在2015年五中全会之后,而不是2014年

    37分钟前

     7
    作者回复
    谢谢指正

    32分钟前

  •  8
    靠基础建设来拉动内需已经不好使了,钱都到哪里去了,大家都有数

    34分钟前

  •  7
    我一直认为计划生育就是错误的,不仅违反自然之道,而且罔顾人伦,并且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人所创造的价值要远大于他所消耗的,人越多越穷的理论就是狗屁。

    19分钟前

  •  7
    养老金已经开始全国统筹了,就是很多地方没钱了,原因是韭菜变少了,年轻人不想被割,就佛系了。未来可能中美两国有好的未来,但总觉得中国风险更大。

    35分钟前

  •  7
    妇女能顶半边天!当了爹的明公更赞了!蛤蛤蛤

    37分钟前

  •  6
    时代发展呼唤我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复苏。建设社会主义,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向前看。

    47分钟前

  •  4
    下一个爆炒行"行业:墓地

    21分钟前

  •  4
    抢到年轻人才的城市房价才能保持,抢不到的城市未来想保持稳定都难。

    36分钟前

  •  4
    有几个以前靠gdp增速当红炸子鸡财政收入居然是下降的

    37分钟前

  •  2
    看得心惊胆颤。但事实上也确实这样,希望我们坚强的领导集体带领大家跨过这个坎,否则是不是真有可能以战争来转移矛盾了

    22分钟前

  •  2
    房地产是最大的庞氏骗局!一波波最大的割韭菜,割的是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和甚至未来多少年的劳动所得,丈母娘,政府最怕房地产倒塌除非有新的割韭菜方法 五险一金制度...计划生育...股票

    22分钟前

  •  2
    没有人还玩儿毛线,玩儿到最后还是人,没人一切无从谈起,这种自我阉割,太低智商,我还是感觉太祖爷最伟大

    23分钟前

  •  2
    "人多力量大"和"妇女能顶半边天" 我仿佛又看到了某个伟人的苦心孤诣

    24分钟前

  •  1
    看评论很多人对计划生育痛心疾首,忍不住要说一句。真正应该批判的是当初严格"一胎化"啊!计划生育有很多种,"一胎化"是最激进的,现在看来也是最糟糕的。马寅初建议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以提高积累率是绝对有必要的!可惜当初60年代放开了生,80年代又迅速收紧,且没有预留政策动态调整的余地,还养肥了一大批计生干部尾大不掉,这些才是我们应该批判的靶子!

    8分钟前

  •  1
    民族兴亡自有天命,普通小民只能说顺势而为,五千年了,我们只能求在这历史长河的一瞬中看清规律做好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17分钟前

  •  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不孝有三!

    17分钟前

  •  1
    养老金已不能再涨,现在很多退休人员养老金都很高,有人退休比在职工资还高,再这样下去泡沫要破了

    23分钟前

  •  1
    2015年是羊年,很多人不准备那年生宝宝的。我老婆医院内科的,说产科的医生护士是最美滋滋的一年。

    25分钟前

     
    作者回复
    嗯 这个我没考虑到

    7分钟前

  •  
    明公,你少分析了一个因素,就是城市化率,东北城市化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的城镇人口,一旦经济衰退,就是硬着陆,必然导致人口外流。而对于广大中西部来说,城市化率不足40%.即使发生经济危机,也可以转嫁给农村。并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做逆周期调节。个人认为近15年内不会出现严重问题!

    5分钟前

  •  
    比特币变成中国人的骗局了,中本聪要从棺材板理跳出来,这个上帝送给世界的礼物总有无知的人要去挑战底线

    6分钟前

     
    作者回复
    我用词不恰当 是各类山寨币

    4分钟前

  •  
    需要大力鼓励汉族生育了!没有一个主体民族过得这么憋屈的,尤其在生育方面!

    8分钟前

  •  
    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无人控制、生物技术……记得前阵子国家刚发布人工智能发展纲要吧。用未来的眼光看问题,用明公的话说:第四次革命,赌国运吧

    8分钟前

     
    作者回复
    这段我想写来着,但是实在没想好

    3分钟前

  •  
    新疆和西北的出生率那么高,细思极恐

    8分钟前

  •  
    是危机,也是机遇,我有一个观点,八零后已经经过十年的锻炼和积累,未来二十年内必定会出现松下类似的伟大制造业企业家。 毕竟八零后的大学教育的基数。 当然了,一手好牌打烂的不计其数,一手烂牌翻盘的也有。就看核心了。

    8分钟前

  •  
    危机,第一个字危第二个字机,所以倒逼我们加速推动下一次工业革命并且重新规划全球化格局嘛。另外关于解放妇女提高了劳动率没错,但是说因此使得生育率降低就有些说不通了。经济发达后人口增长放缓是全球普遍现象,还没见哪个国家找出解决方案来。

    9分钟前

  •  
    这篇看的我好伤感,评论区有些人说出生率低不可怕,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是这些东西都是人发明的呀,人是背后的驱动因素。文明的上升和人口增长是高度关联的,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乐观的道理,现在的80后以后的养老金难道你指望机器人来给你交吗?我家兄弟三,现在父母也老了,我不在身边,时常感叹幸好兄弟多,家里有人照应,要不然就愁死我了

    10分钟前

  •  
    应该倡导少点加班,晚上回家好有力气生韭菜

    22分钟前

     
    作者回复
    继续生一群不会加班的韭菜,没意义啊……

    12分钟前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