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V9Ll3tBaEZYuJpPgK9VuNQ
屡战屡败,中国足球的体制问题在哪里?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Plus 昨天
俄罗斯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基本上其他都去了!
——白岩松
随着世界杯的开幕,虽然中国队没去,不过调侃世界杯的段子却少不了。尤其是冰岛、瑞士等小国逼平了阿根廷和巴西,甚至墨西哥也掀翻了日耳曼战车之后,大家纷纷调侃子,冰岛33万人口都没有中国一个县多,为啥中国足球就走不出去,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其他国家的比赛呢?
其实,如果对比一下,冰岛33万人口,但是注册球员却达到了2.15万人,持欧洲B级以上教练证书人达600,这意味着即使不算性别和年龄,冰岛15人里面就有1个球员,适龄人口中,100个人里面就配有1个的足球教练。
而中国呢?十四亿人口,注册球员和同等级教练的数量,竟然跟人家一个33万人口"县级单位"基本相当,就这足球人口数量,想再进世界杯,恐怕只能靠在中国举办了.......
昨晚,一边看球,一边跟哥们闲聊,大家讨论了一下中国足球衰弱的原因,有的朋友认为,中国足球的问题在于迟迟没有推动市场化,而政事堂认为恰恰相反,中国足球是在市场尚未成熟之前,过早推动市场化,导致了整个足球体系的休克和崩溃。
这里,政事堂从人才机制入手,来解读一下。
目前,全球足球的人才机制,主要有三个模式,第一个是南美模式,第二个是欧洲模式,第三个是东亚模式。
整个南美的特点,是跨越中等发达国家失败,导致国民贫富差距巨大,失业率极高,大量的住贫民窟的孩子,连上学的权力都没有。因此底层群众,没有通过教育和工作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能另辟蹊径。
而南美人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更适宜于柔韧性强的足球,而非拼强壮的篮球和橄榄球,再加上语言上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足球强国一致,便于进入欧洲。因此,底层群众们踢球不仅可以消耗他们因失业而过剩的精力,也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而且,就算命运改变失败,大不了继续回贫民窟继续快乐的踢球,并不亏,可一旦成功,成为了大罗、小罗、卡卡和梅西,则是彻底的改变命运。因此,从投资收益率角度来看,南美的足球模式自然就能够成功,并保持极大的足球人口数量。
另一个市场经济的模式,是欧洲模式
由于美苏冷战的争霸与意识形态的博弈,使得无论是资本主义的西欧还是社会主义的东欧,都向普通民众提供非常高的福利。而且,运动的排名也是美苏争霸的方向之一,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因此,没有后顾之忧的欧洲人,可以大规模的从事自己心爱的运动,这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尤其是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等前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在2000年之前的足球赛场上叱咤风云,可后来经济下滑之后就不行了,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两者总结一下,南美模式通过市场经济,调动了群众参与和改变命运的积极性,欧洲模式是经济高度发达,市场经济使得富裕劳动力从事自己喜爱运动的结果。最终的结果,就是欧洲和南美,都拥有了大量的足球人口,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链和晋升途径,完成了一个足球产业的闭环。
第三个模式,是东亚模式。
东亚国家们虽然人口众多,但是由于缺乏足球历史的积淀(高俅不算),因此足球人口数量少的可怜,而且还被排除在欧洲和南美的"自贸区"之外。
因此在东亚,以日本、韩国和朝鲜为代表,都是在足球人口基数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大力推动青年足球人口的基数,大幅增加针对性的基建和基层组织。
尤其是日本,90年代初,日本在亚洲赛场还被我们欺负,可是日本人愣是通过大规模的赴巴西培训,请巴西教练,归化巴西球员等手段,最终日本足球成了亚洲第一,也成为了世界杯的常客。
而中国呢,东施效颦,只重视国家队,根本不重视基层的投入,把青训甩给"市场",光学了日本的皮毛,从意大利请来了里皮,卡佩罗,卡纳瓦罗.....来当教练。
嗯,效果也立竿见影,这次成功把意大利带出了世界杯.......
其实,中国人、日本人和德国人的身体素质和天赋,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都不算太好,但是我们对比一下,中国青少年足球注册人口6000,日本60万,而德国是600万......
别说德国的600万了,再牛逼的主教练,也不能拿6000打日本的60万啊。
从计划体制的运动大省辽宁,我们就能看出来,在2000年左右的那段时间,仅辽宁队和大连队两支球队,群英荟萃猛将云集,就完全可以组合后代表国家队出战,更不要说南方很多球队的顶梁柱,也都是辽宁籍球员。
可如今呢,曾经的八星大连和一度牛气冲天的辽小虎,都离开了中超赛场。这背后,一方面是辽宁经济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市场化,将青训交给市场后,整个体系彻底崩盘。
在市场经济下,资本会主动向头部集中,在资本充裕的情况下没问题,但是在资本稀缺的情况下,这种汇聚会导致底层被严重的抽血。就像中超联赛,外援们拿着几千万的高薪,而中乙联赛,球员的月收入不过几千块钱。
原本中国足球市场的收入规模就不大,还被大量顶级球员几乎都拿走了,普通的从业者收入太低了。这就使得中国足球的生态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
一方面,高速发展的中国相比于陷入停滞的南美,多了一个读书考试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当然,如果高考足球计入成绩的话,我估计世界杯八强指日可待)。即使是足球天才,通过踢球改变命运,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毕竟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还远不如发达西欧国家,一旦从事足球行业,三十多岁退役之后,就相当于失业,更得绝大部分人都不会选足球。
而且,计划生育的一孩政策,使得普通家庭更不可能选择冒险,导致了我们没有大规模的足球人口。而没有足球人口,就更不要指望足球成绩了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中国盲目把还没有发育起来,尚不能自己供血的中国足球,直接甩给市场,直接导致了就像当年的苏联搞"休克疗法"一样,直接休克了.......
而没休克的,普遍还是抱着体制大腿的那几个球队。看中超赛场就能明白,从甲A创办到现在,只有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山东鲁能还留在顶级赛场,其背后,是"帝都"、"魔都"、以及"鲁吹"三个最重视颜面的地方政府的脸面事儿。
而正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坚定支持,使得三家的背后,分别是中信、绿地、国家电网,三家世界超一流的央企,在背后不计成本源源不断的输血。
而那些彻底交给市场的呢?球队在不同的省份之间颠沛流离搞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导致了青年梯队的全盘崩溃。更不要说以厦门队和大连队为代表,稀里糊涂就没了.......
那么,中国足球未来怎么走呢?
就像中国古人常说的,因材施教,根据国家特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发达的欧洲和停滞的南美,由于庞大的足球人口,自然可以放任经济。
而我们东亚国家历史上就缺乏足球人口,市场规模小,必然要靠国家机制集中力量,向日本韩国甚至朝鲜学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做好基建配套,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一步步做出的成绩,把球迷做多,把市场做大,成熟后再交给市场进行充分的竞争。凭借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人口,迟早也会像中国制造一样横扫全球。
说起来,过去中国经济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相信中国足球未来也一定可以。
毕竟,足球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子明
喜欢作者
28 人喜欢
文章已于2018-06-18修改
阅读 650531618
广告
不黑科技
抢先一步体验新版iOS.12
关注
精选留言
写留言
275
LoveQQ
一块草皮能盖两百多套房。人口密度太高制约足球发展。
29
仁者爱人
怎么山东在作者眼里就是鲁吹了呢?能具体说说吗?
205 作者
我就是祖籍山东,吹牛无人能敌。
182
平泽
平老师在法国就算当了大衣也要看球
老大在正定也不忘周末回北京看球啊
97
铁血丹心
中国还是心安理得做一个足球失败的国家吧!
147 作者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你这想法很危险啊.......
32
林海
作为一位老读者和老球迷,我个人提出一个拙见:中国足球的真正出路在于双轨制。国家队应该走举国的计划体制,毕竟是国家的象征。俱乐部就应该走市场体制,毕竟人家是商业运营。
146 作者
我倾向于,青训搞计划体制,俱乐部搞市场体制。
21
wangy0728
要没鲁能足校,我国足球还得再崩几年。前几年蔡振华还是为足球的发展做了实事的,让社会资本进入到联赛和青训,鼓励中超球队重视亚冠,引入高水平外援和教练,进步很明显,狗局来后,前景不容乐观了。
112 作者
恰恰相反,苟局可能才是足球的希望。
100
春暖花开
青训机制,你不送钱教练 球打的再好也没有参赛机会。当初选赴巴西学球的一批人没出息,只有被淘汰没去成巴西的郑智,孙继海,等还在同龄人之上,想想。
39
曹明澈~旭路行|工业节能电热
进了明公的坑,看明公一直高度推介清华经管而黑北大,所以这次MBA打算报考清华经管了,传说中自由开放的北大光华就不考虑了。
81 作者
人嘛,一定要赶上历史的进程
32
杨天一 🏋🏻
谁来发一篇"论足球引入高考成绩的充分性和必要性研究"?
75 作者
教育部长目前还没有那么高的求生欲吧......
67
SkyWorker
"国足踢得真是臭!十四亿人挑不出11个踢足球的丢人!"
"咳,你看那谁家孩子,文化课考不上大学了,去体校走特长了,还是足球!爹妈怎么想的!""
19
董华昌
体制问题吧,乒乓球,羽毛球,举重,个人的奖牌没问题,团体也就中国女排还可以
65 作者
乒乓球,羽毛球是人口基础太大了,乒乓占了全球95%了吧,举重是举国体制。
65
NeverBluff
郝海东在视频中说过,中国注册球员5万人,包括职业球员和业余球员,职业球员只有900人。其实就是900个人选11个而已
34
范自博
我觉得改几个字特别适合中国的电影市场。
54 作者
嗯,一脉相承的,本来想写两句小崔,想了想,算了
49
关海 ᠮᠠᠨᠵᡠ ᠮᡝᡩᡝ᠋ᡵᡳ
一是足球的影响很大;二是不能只提"胜不骄,败不馁"了,"不管拿什么成绩,要赛出一种样子来";三是各方面要支持体育事业,"我们授给伟民同志指挥权"。
长者的指示~至今都没有落实~何谈男足振兴…
28
九灵豚
而我们东亚国家历史上就缺乏足球人口,市场规模小,必然要靠国家机制集中力量,向日本韩国甚至朝鲜学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做好基建配套,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一步步做出的成绩,把球迷做多,把市场做大,成熟后再交给市场进行充分的竞争。凭借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人口,迟早也会像中国制造一样横扫全球。
把"足球"替换成"芯片""高新技术"似乎也通用。
48 作者
经济学问题,逻辑上都是相通的
42
Richard
青训喊了这么多年,然并卵。张玉宁留洋,老爹卖了几套房,一般家庭承受不起。成才率太低,一旦走不上职业,以后的出路很窄,还不如周末补奥数去。
19
一打雪碧
一个球队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的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啊。你看德国队在前苏联的地界上就是不行
39 作者
不仅德国队,盟友意大利,以及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军都没进入俄罗斯境内........
39
Jordi.Z
这是我见过你写的最不好的文章之一,十年跟队的经验告诉我,你写的全是表面
39
静水流深
这几天和朋友家人也曾讨论这个问题,还是你说得更系统。不成熟的系统交由市场化后,因资本向头部集中导致了底层崩盘,底层崩盘则引起整个系统的无以为继。
17
风吹裤裤屁屁凉
明公也开始迎合粉丝的口味了,粉丝球迷多,而且谈足球不会出错,
这还是以前的明公么
37 作者
我写文章都是想啥写啥,这几天天天脑子里面都是足球,自然就要写足球
30
小福羊
一些体育官员四个意识不强,执行中央决策能力不强,有些领域还存在与中央决策不符的现象
27
车子
子明写得深刻。很多指谪中国足球体制问题的人,都没有谈到点子上。中国足球一直上不去,有一点大家都忽视了,那就是区域足球人口密度问题。中国足球人口是少,可有人说冰岛足球人数也少啊,人家怎么水平高?这个可参考三十年多前中国围棋情况,当时老聂在中日围棋擂台上风光无限,但在应氏杯上输给了曹熏铉,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韩国人一直是围棋竞技的王者,有人对这一现象很不理解,统计了中韩两国,发现双方围棋爱好者大约都为1千万,为什么大赛冠军几乎都是韩国人?其实道理很简单,韩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围棋爱好者,围棋人口密度太大了,大家在一起对弈机会太高,而在中国l千万的围棋人口,放在13多亿的人口中,几乎可以忽略,这意味下棋的机会少,后来随着近二十年互联网围棋平台的建立,中国棋手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下棋的机会多了,柯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来了,中方终于赶上了,并凭借人口优势,整体水平超越了韩国。中国足球要搞上去,区域足球人口密度一定要高,这一点非常重要。
7
bwjtca
山东的青训挺好的
24 作者
电网实在是太有钱了.......
5
王开友
效果也立竿见影,这次成功把意大利带出了世界杯.......
不是意大利经济不行了才导致足球水平不行的吗…
23 作者
嗯,是经济水平不行了,我这边故意自黑一下
23
宣至秦
明公,黎瑞刚和您的观点也很类似。曾经说过由半个央企的华人文化出面,组建足球经纪公司,收购足球队,大价钱挖来知名教练,培育足球中央军。黎叔只是口头,恒大走在了前头
20
哈里发
有瑕疵,阿根廷,巴西的男女篮球水平那是相当的高啊哈哈!
21 作者
相对而言,相对而言
21
徐涵
中国足球,其实是各行各业的一个缩影。
20
晚风沉醉
看你写的中国足球,我就想到了中国演艺圈
6
孔祥博
现在踢球的人太少了!我记得我上初中那会,一个年级十二个班,每个班都有个足球队(我们班的球队叫:梦神)每天下午放学操场全是踢球的!不过那时操场可木有草皮,就是土的一块大空地,哈哈哈。。摆两个自行车就是球门年级之间球队轮番约战!哈哈,暑假的时候一大早约几个朋友出去踢球,有比赛哪怕中午大太阳都顶着踢。。可是后来上高中后,发现我那初中母校的操场改造了,全变成了篮球场。。然后踢球的人越来越少。。
19 作者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19
大鱼
借足球说贸易战,厉害,佩服👍
19
Frank Liu 🐻
当年厦门远华队可是纵横甲A的
18
cool
c罗是葡萄牙人,跟南美模式应该沾不上边。贫民逆袭模式是对的。
17 作者
打错了。谢谢指正
11
朱紫百家
日本之所以能强起来,并不是派球员留学的问题,而是,日本非常普及的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制度,可以为职业运动员输送非常好的苗子。日本球员在成为职业球员之前,通过无数层次的选拔,其中优秀者才可以脱颖而出。不得不承认日本做事情的轴,人家对教育基础设置的重视,以及对青年教练的培养,成就了今天日本国家队。男足并不明显,日本女足拿过世界杯冠军,拿过奥运会金牌。
17 作者
嗯,就是基础普及工作。留学只是一个其中一小部分
17
名叫王二
一般经济发展迟缓的国家,足球是很好的凝聚民众的方法,然而我国经济发展太快,足球跟不上步伐甚至是挂倒挡了。
9
小龙人
市场经济的恒大统治了中超7年了!体制球队日子过的太舒服了吧,看看恒大的管理方式,不出成绩天理不容!才不管你是多大的腕呢,
14 作者
厦门,大连可都是前车之鉴......
5
拂晓流云
浙江有部分地区已经把足球列入中考成绩了
12 作者
真假?.......
12
贰拾壹
还真不是所有事情领导重视就能做好的
11
百科全书囧雪诺
和国内电影娱乐业一个逻辑嘛!快速市场化后被只想赚快钱的资本和无所作为的辣鸡官僚蹂躏的不要不要的。应该学习韩日,像养男团女团一样养球员!
11
千年风雅
体育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单纯赢世界杯,奥运会并不代表中国国民体质就好了。建议应该放开全国体育场地收费体质,像体育福利这种,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强体育普及程度,才是真的国民体质增强,意义才更非凡!
1
图南
东北吹牛的本事,也丝毫不逊色于山东啊。
10 作者
这也叫文化自信,我们毕竟都是孔孟嫡传嘛~~
1
程宇
噌噌热度,明公这两天有些心不在焉
9 作者
这几天全职带娃啊......累......
6
winningla
更不要说以厦门队和大连队为代表,稀里糊涂就没了.......嘿嘿,我还是支持孙继海,最早看你帖子就是足球,记得你在知乎关于2002和孙继海那个回答
8 作者
希望坠入失望的痛感,太记忆犹新了
3
浩瀚星空
当初80年代柳海光那批人90年代和范志毅等那批还是很有特点的,到后来越来越不行,而之前那批人成材应该都算国家体制培养的吧。
8 作者
那个时候,大连和上海的牛逼,是因为满大街小孩都在踢球啊
8
Duran Leen
一对比,隐约看到了我朝娱乐影视产业的影子
8
内蒙小伙_难寻
人不患寡患不均,一个团队内部差异越大,团结成本就越大。
7
韩晨辉
这样的体制问题同样出现在中国的艺术界,文学界和娱乐界🌚
7
张越zaney
论基数 要看电子竞技了
6
ioi
马上开赛的比利时是完完全全的举国体制,憋了20年憋处黄金一代。
6
乔阳
曾经的辽宁大连沈阳三只顶级联赛足球队,现在只剩辽篮正当年,不过听说青年军也干不过广东浙江地区的青年球队了
5
只是好玩
这几天中国足球受尽了国人的冷嘲热讽,高收入低技能是国足队员的写照。三万人踢球,三百万足球评论家,三干万伪球迷是中国足球的真实写照。像冰岛球员一样爱足球,像冰岛球迷一样狮吼。摒弃看客心态,看足球不是为了跟随时尚,而是真正因为喜欢。
5
观风听雨
一看这就是家里娃年纪还不够大不能去参加足球活动现在的体制是低年龄靠市场,中年龄靠包养,高年龄再靠市场。政府补贴搞场地建设和教练员培养。该检讨的早就检讨过了,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等这茬孩子起来。
4
Paulo Dybala
认同。明公写南美和欧洲,核心就一句话"足球强国都是从事足球运动机会成本低的国家"。所以政府要从降低从事足球的机会成本出发提升国家的足球水平。比如,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球员收入。降低球队的运营成本。比如不限制外援数量,等等。不过可惜足协并没有那么做。
3
fox
范志毅当年第一笔大钱入手,是去百乐门点一瓶可乐。郝海东张恩华孙继海拿到进球奖励,是跑"金山龟蛇岛饭店"来几只大龟吃吃。就像玄处说的,特供罐头使出奢侈品的水平。只怕是,得再来一个"X年"的毅种循环,才能有所提高。
1
孟子平
当年看足球之夜吧,主持人说辽宁队后来为啥不行了,因为辽宁队的人大部分是大连输送的,大连有了万达,自然就把人都留住了。
中国足球很多年没看了,还是觉得97年那届国家队最好,体制内出来的人,又刚好享受到市场化带来的高收入,可惜还是技不如人,大连金州,最后球迷高呼戚务生下课响彻全场,2002年侥幸进了世界杯就被打回原形,从此不看中国足球
发自我的 iPhon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