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什么是新基建?

什么是新基建?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昨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新基建。




最近。随着中央多次强调新基建建设,从散户到媒体到券商,全国开启了一片新基建热潮,一个产业如果不能跟新基建挂边,出门都不好意思跟朋友打招呼。


但伴随着新基建热潮,也涌现出一群"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假基建。


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新基建"呢?


其实,有一个比较朴素的办法:


国家支持的基建,短期内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基建,才是新基建。


不要觉得新基建的逻辑有多高深,早在两千多年前,从凯撒到屋大维,从秦皇到汉武,亚欧大陆的两侧,就不约而同开始了一场"新基建"竞赛。



公元前3世纪,随着罗马统一亚平宁半岛,一场欧洲史无前例的基建狂潮开启了,地球赤道周长才4万公里,罗马人却围绕首都修了超过40万公里的高标准道路。


密布的道路仿佛后世的地铁线路,以至于从欧洲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最终都能抵达罗马,也诞生了那句著名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道路基建不仅联通了各个城市,也把城市都通向了港口,将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将亚平宁、伊比利亚、巴尔干、亚细亚、埃及、北非,这些原本被丛山峻岭戈壁海洋阻隔的地域连到了一起,商贸的往来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得罗马成为了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最富庶的时代。



而与罗马同期的秦朝,不约而同也开启基建狂潮,不仅修长城修运河,还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国道,《汉书》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也可以说是东方版的"条条大道通咸阳"。



无论罗马还是强秦,东西隔绝的两个国家,在修路的时候都是不计成本,"国道"不仅使用了硬石铺路,道路两旁也种满了遮阳固土用的树木。


至于道路质量就更不用说了,秦朝样板路的秦直道,跨越了两千年一直用到清朝;而二战末期的盟军坦克,也是压着两千多年前修的石制硬路面开进罗马。


大秦和罗马不计成本的疯狂基建背后,是沿着罗马的大道,凯撒和屋大维可以第一时间派出罗马兵团横扫欧洲,令各地的蛮族望风而降。


同样,沿着秦直道,大秦铁骑最快三天就可从关中直抵云中,这才有了强秦"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得南下而牧马",大汉的"封狼居胥"和"不教胡马度阴山"。



嗯,这就是两千年前的"新基建"。


凭借着靠着强大的基建,罗马维系着欧洲的大一统;依靠着基建延伸的力量,两汉的四百年间也形成了华夏民族和命运共同体。


不要以为华夏命运共同体的领土都是充话费送的,那都是我们祖辈们愚公移山般一步一步修基建修过去的。


在秦皇汉武的带领下,在北方,我们修建了万里长城,打通了太行山,将河套收归汉土;在南方,我们修建了灵渠,打通了长江和珠江,将两广纳入版图;在西南,我们五丁开山打通了蜀道,将川渝变成了我们的粮仓;在西北,我们打通了丝绸之路,将西域纳入了我们的怀抱。



而且,不仅仅是大一统的秦汉,华夏民族自诞生以来,就在通过大基建"鬼斧神工"打造命运共同体。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打通了南北,结束了自东晋以来中国数百年的南北分裂。


明太祖修建了几十万公里的驿路,向北一路修到了松花江,向西一路修到了拉萨,将远东和西藏收归中国的版图。



不要奇怪,修基建是刻在中国人的基因和血液里面的。


而正是因为我们对基建的不断创新,才让中国人延续至今,不像修金字塔的古埃及人,修空中花园的古巴比伦人,修石窟的古印度人,都只能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就像先圣孔子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正是因为中国人不断大规模推动"新基建",加入到华夏命运共同体的族群就越来越多。


而随着不同地域文明交流和商贸往来,以及度量衡的统一,生产效率一直高速增长,这也使得在工业革命之前,东方累积了令欧洲人为之垂涎不已的财富。



而此时的西方,罗马已经覆灭了数百年,欧洲陷入到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经济与文化也长期停滞。


直到哥伦布的发现了新大陆,横跨大西洋的海运成为了连接欧美非三块大陆的"新基建",西方文明才迎来了春天。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做基础设施建设的原理都很简单,就是要将原本割裂的人群联合到一起,形成命运的共同体,共同发展迎接新的未来。


做一个总结,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新基建。


中国自大一统以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盛世的背后,不是重复去搞旧基建,而是不断的开创新基建。


两汉兴盛的背后,是秦皇汉武不惜成本的基建,以关中为中心修路,将山东和西域通过经贸横向连接在一起。


唐宋兴盛的背后,是隋炀帝唐太宗不惜成本开凿的大运河基建,建立了中国南北之间的贸易流转体系。


明清中国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靠的是明太祖明成祖把驿路修到了内陆偏远地区,使得商品贸易不再局限于几个主要城市,而是可以沿着道路的毛细血管行销全国。


新基建的商业逻辑其实很简单,根据兰彻斯特方程,人口的汇聚与联通,会带动贸易规模以二次方的规模增长。大规模的基建,将更多的人口和商品纳入体系,任何的发明和商品都可以迅速销售,工商业和经济自然就会取得蓬勃的发展。


而且,不要觉得基建是近代中国人的独家手艺,近代美国能够从殖民地一步步走向全球霸主,成为新一代的罗马,也是靠着一代一代不断推动新基建。


从美国取得独立之后开始,他们就疯狂的在美洲大陆上修建铁路网,彻底将美国独立的各个州融为一体。



等铁路已经过剩之后,美国开启了海洋新基建计划。


先后在全球修建了两百多个海军基地,控制着直布罗陀、苏伊士、巴拿马、马六甲、日本海峡、波斯湾等全球所有的海上交通枢纽,商品行销全球的美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强的国家。



之后,冷战开启,美国又推动大规模建设的马歇尔计划,伴随着对欧洲的援助,美国的商品得以源源不断的进入欧洲,带动了美国战后的高速繁荣。


而随着击败了苏联结束冷战,第二年美国就启动了"新基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通过互联网将世界各国都纳入到了美国的全球化体系,美国的科技服务公司,从微软到谷歌,从亚马逊到苹果,无数的美国企业都借助着这条高速公路之上在全球攻城略地。


甚至也可以说,位于美国的IPV4互联网根服务器与子服务器,与全球各国互联网的树状链接,就是继铁路新基建、航运的大基建plus,"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新时代翻版。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而太平洋的另一端,随着东方乱世的终结,新中国能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用了一个甲子六十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也是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新基建,开启一次又一次的新长征。


从建国初期全国的铁路管网,到改革开放后的遍布全国的国道建设,再到新千年之后的高铁以及全球领先的4G网络,每一次我们开启一轮新基建建设狂潮,将全国打通之后,都会带来一波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就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秘密。


所以看看最近,从京沪高铁上市融资以修建更多的高铁,到特高压大规模铺网,到全国统一ETC将高速联通起来,再到三大运营商一边"提速降费"一边强推5G,到举全国之力打造大数据中心,背后的逻辑都是一脉相承的。


新基建的逻辑不复杂,凭借着中国十亿级的人口和纵横五千公里的疆域,大幅降低远距离的成本,聚集人口的优势,巨大的收益前景,就能推动中国产业链自主的升级。


所以,国家必须推动新基建,新基建也不需要短期盈利,我们就是要打造稳定的供应链基建,把利润让给在基建上面跑的各个产业。


看看目前国家主导的那些新基建,从降低远距离客运成本的高铁,到降低远距离电力运输成本的特高压,到降低远距离通讯成本的5G网络,到降低远距离运算成本的大数据中心,逻辑莫不如此。


这就像当年秦汉投入巨资建直道、修长城,这些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超级英雄们,算的不是小账而是大账。


将几个月的调兵时间缩减为几天,节约的可是日费千金的军事开拔费用,而正是凭借着基建上的强大优势,我们才有了却匈奴七百余里和封狼居胥的资本。


之后,这条军用转民用的道路,随着大汉的商品与文化源源不断的输入,才让匈奴、鲜卑、百越、羌胡各族先后加入到大汉命运共同体之中。


思路清晰了,就会发现中国政府的政策也都是一致的,虽然新基建短期内很难盈利,但是我们必须跟上,在不允许政策性补贴之后,我们就创造性的搞出了科创板来孵化中国新基建的产业链。


只要新基建把中国的成本降下来,让更多人的能够参与进来,那么不用我们去鼓励,在利润的驱使下,科技自然就会创新,工商业和文化自然就会繁荣。


届时,那些投资了新基建的科技巨头们,就会凭借着新基建给其带来的优势,迅速崛起。


只不过,资本市场的狂热,使得很多人都把新基建聚焦于线上基建,而忽视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现代供应链和物流基建。


如果我们把新基建比作一个人的话,5G是我们新的眼睛和耳朵,芯片与大数据处理是新的大脑,特高压是新的血液系统,高铁和货运机场是新的骨骼,现代化的智能物流则是四肢上的肌肉。


就像秦汉时的"新基建",长城上负责传递信息的烽火,仿佛5G般第一时间把入侵的信息传递给中枢长安大数据中心进行处理,而物流运载的秦直道上,则用最短的时间,将奔腾汹涌的大汉羽林至送漠北,高唱着凯歌封狼居胥。



信息传递和投送能力,可以说是同样重要。


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新一代基建越发成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缺了任何一环都会成为短板。


就像这轮武汉的疫情,全国人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武汉人民的困难,从广东的口罩到山东的蔬菜,各项援助纷至沓来,但是九省通衢的武汉,却也承受不住全国的饱和式救援,供应链需求暴增,最后由京东来负责搭建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


战争拼的是后勤。


平台介入后,快速与68个省市级政府和国家级协会联动,在极端的时间内,分别从数万个供应商手中,将1.5亿的口罩,4亿盒应急药品,超过6.6亿件的物资,突破重重阻碍火线送入了围城的武汉。



而随着最危险的时刻过去,更有意义的是为14亿中国人和中国制造来压缩成本。


目前面对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经济刺激政策,而我国仅国内零售消费就超40万亿,如果能够达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率水平,每年将至少产生4万亿的消费红利。


这些物流链条上节约下来的成本,能让我们每年都来一次四万亿的经济刺激。


 

而且,看着近期无数因为疫情滞销的农产品,在京东智能供应链的帮助下得以度过危机,就会明白,在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巨大冲击下,我们在供应链智能化向前迈进的一小步,是帮助中国企业逆势中生存的关键,是以数字化迈向海外市场的一大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修筑了2000年之久。所有的伟大不是一蹴而就,让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在特殊时期下保持正常运转,甚至超速运转,也非一日之功。

 

就像早年当当的李国庆和阿里的马云都不去搞不赚钱的自营基建,马云还嘲笑过刘强东的自营基建太傻,这才给了刘强东靠着自建物流开始慢慢打通供应链上下游,找到了逆袭的机会,成为了马云的心头大患。事后马云恍然大悟,才不得不开始大规模收购四通一达,组建菜鸟。


脑子和身体平衡,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数字新基建只是一部分,建立更加强大的智能化物流与供应链的新基建网络,才能打通中国的任督二脉,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保持供应链的稳定。


如今,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的贸易体系与供应链也遭遇到了几个月前武汉式的冲击,也让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体系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值此这场世界级混乱之中,我们最需要的,是京东这样的智能化全球物流基建,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时间,最高效的方式,打通上下游的供应链,将源源不断的中国制造送到全球各地。


这就是我们的阶梯,凭借着智能供应链基础上强大的中国制造,我们才能重现2000多年前,西方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万国使节聚长安,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辉煌盛世。


顾子明

喜欢作者

147 人喜欢 

阅读 10万+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  286
    东哥前段时间卸任这么多关联公司,也是在效仿杭州杰克马去当老师么?
     1156
    作者
    互联网大佬们的卸任潮,我很早就预测了啊,逻辑其实很简单,新基建是国家命脉,大佬们需要跑部前进.....
  •  416
    这篇文章充满对国史的温情
     1028
    作者
    历史读得越多越深,就会少了很多批判,多了很多温情
  •  187
    第一次点喜欢作者。 确实感谢,虽然清仓较晚,但也避免了更多的损失。现在每天观摩A股随全球股市震荡向下,坐等后期走出独立行情
     751
    作者
    我们要等的是海外抄底的机会
  •  622
    把日本海变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海
  •  203
    明公下篇写写新动能呗~
     593
    作者
    估计中篇应该是新动能,下篇是动能与基建的转化
  •  128
    使节齐聚的是洛阳,不是长安
     507
    作者
    洛阳是河南的,长安是陕西的.....
  •  498
    大家都觉得我国物流最牛逼,其实我国的物流效率只有美国80年代的水平,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原因是我国的物流成本太高,美国"社会物流成本"在GDP里的占比,大约是8%。日本是11%,要高一些。东南亚更高,平均是27%。 那中国呢?大约15%,将近是美国的2倍。所以物流这块的空间非常大。
  •  279
    今天普京大帝确认修宪投票日期是4月22日,那也就是说在这个日子之前,沙特和俄罗斯必须展开谈判并能取得成果。
     475
    作者
    嗯,这是我的判断,不用等下一次OPEC+
  •  193
    万科的普洛斯物流是不是新基建
     460
    作者
    是,真正有野心的巨头们,都在脚踏实地布局新基建
  •  149
    强东偷偷地笑了,"昨日奶茶今日明公"
     455
    作者
    十年前我就惦记着奶茶......
  •  425
    问:有没有和推恩令一样的阳谋。答:人类命运共同体
  •  153
    苏宁很早就开始布局物流资产,抢占战略枢纽,在这部分格局上甩当当几条街
     376
    作者
    当当浪费的先发机会之大,后世看来无法想象
  •  142
    不说一下桥水?
     375
    作者
    没啥要说的,国内太敏感了,信息不对称太严重
  •  237
    新基建只是基建,新动能才是动能
     366
    作者
    嗯,记得前年简单写过两三篇新基建和新动能之间的关系,但背后的逻辑链条,还真不是一两篇文字能说透的
  •  358
    可惜我们的物流全球化程度太低,什么时候顺丰四通一达达到了FedX那样就一定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  357
    想起二月初疫情高峰期的一个新闻,湖北红会10天都没有理清的捐赠物资,专业的快递公司来一天时间就整理派发到位了。 一句话,很多行业会因为新基建而被替代和改变,智能供应链未来大有可为!!!
  •  155
    所以,充电桩的盈利模式尚未明确,大都在吃贴补亏损。这么说来新基建本就不应该通过市场经济作为主要推手了
     330
    作者
    嗯,市场化是不可能搞出来的,要忍受很长时间的不挣钱(亏损)
  •  93
    记得明公说写文章提笔就来,但引入历史故事时都不查资料吗,那么多名词看完一次都还记得住吗。
     304
    作者
    逻辑在脑子里,需要具体数据的时候,百度百科查资料
  •  179
    地中海内湖的轨道交通建设太有意义了,Make Roma Great Again!
     303
    作者
    还有美国的五大湖我其实想写的,但文字实在是过长了。。。
  •  278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扎紧这个节点与契机。你说该说共产党牛逼还是东亚文化牛逼
  •  107
    这几天太惨了,要是上周五控制住,不抄底就好了。这3个月的收益只剩下25%了。。。。。越跌越不舍得清,到了今天,还剩半仓,总觉得快到底了。。。。
     260
    作者
    。。。。资金轮动之下,有底,但是没意义。。。。
  •  251
    要称王,先织网。鱼网,路网,互联网,法网,天网,谍报网,网网相联。网本身只是工具,网获才是目标。从这个意见上讲,美帝百般阻挠的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两千年后大汉织向欧洲的综网,物质先行,意识伴生,对美帝而言危险至极。
  •  244
    新基建打通任督二脉,聚集起来的市场消费能力,既能促进新动能的产生发展,又是我们下一波交易的艺术里的巨大筹码! 明公把新基建比作人体的说法简直醍醐灌顶,联系能力太强了 还有,京东宣布回购股票
  •  230
    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也悄然铺开了,码头 铁路 公路 电力设施,期待一带一路动能落地的那一天
  •  225
    重点是新基建不赚钱,但现在又不允许补贴,只能由股市的绿菜来滋养了
  •  217
    同理,阿里云建立的时候,腾讯和百度也舍不得把营收投入在回报这么小的地方
  •  201
    用到高等数学的就是新基建
     119
    作者
    有道理!
  •  149
    记得在大汉权威人士桑弘羊一篇里就提过新基建
     172
    作者
    哦,那篇文章好像很久远了,我自己都快记不清楚了
  •  88
    你说的这些新基建规模只有几万亿,并不足以养活地方政府,而现在各地提出的基建规模有几十万亿……害怕以"新"的名义再搞起"旧",就像香港数码港的结局……
     172
    作者
    是啊,就怕放水搞旧基建
  •  166
    基建的目的,都是做大蛋糕,做增量!一带一路的思维也是一脉相承的!
  •  163
    利在千秋才是新基建
  •  50
    如其说把日本海变成内海,不如把南海变成内海,从地理,气候,物产,人口数量上,南海更适合做内海。
     156
    作者
    恩,rcep就是,不过,南海本就是我们的"内海"……
  •  156
    物资流,信息流,能源流,人员流。。
  •  153
    新基建是阳谋。。。。。
  •  146
    老美全球投送美军的商用版,但是我们可以变现
  •  145
    明公,今晚钟南山出面回应病毒源头问题了:疫情发生在中国武汉不等于病毒源头在武汉,现在没有证据证明。 感动!如今他一句话可以安定多少民众的心啊!希望这样的回应被越来越多人传出去!
  •  138
    人生来孤独,联通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了文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带来了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电话,如今的信息时代,带来了互联网。 我们是如此的孤独,我们永远都走在团结族类,相拥彼此的路上。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历史的进程,洪流滚滚,他不说话,也不回答,但他从不亏欠,那些走在进程上的追梦人。
  •  129
    作为一个顺丰员工,我们今年开启了好多条线的国外业务,算是踏对了历史进程吧
  •  115
    理念一样 都明白该修路 有内海 有海峡 所以罗马正统在中国(正论)
  •  51
    摩根财团最初最大的信贷工作就是服务于米国的各大铁路公司,那激烈角逐的场面堪比黑帮火拼。 话说,明公惦记奶茶的事情,媳妇儿知道吗?
     112
    作者
    恩,这种事情,我媳妇比我自己都清楚
  •  60
    感觉新基建有点类似于财政赤字,新基建是通过亏损降低整体成本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财政赤字是通过提高政府债务降低社会整体债务从而恢复增长。
     95
    作者
    恩,新基建就是修正了凯恩斯错误的凯恩斯
  •  48
    如果明公当我们上学时的历史老师,我们肯定都学的很好,看完今天的文章,原来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这么来的,不过话说ETC最近真的是太混乱 让人无力吐槽
     93
    作者
    我上学的时候,最头疼我的就是历史老师了……一肚子歪门邪道,没法教……
  •  86
    理解了古人的难处,历史就入门了
  •  79
    按照"不需要短期盈利、、、把利润让给在基建上面跑的各个产业。"的标准看,这次支援意、西、塞也都算是国际地缘上的新基建了?
     81
    作者
  •  74
    明公 我所在的公司就是五大湖区最大的船东。美加的五大湖百年来一直是北美经济腹地和制造业的中心。芝加哥 底特律多伦多 蒙特利尔大都在湖区。工业原料都要通过大湖和圣劳伦斯河的水路进去 产成品和农产品也要这样出来。美加为了水路和湖区确实投入了大量建设
  •  68
    当明公又一次提笔写新基建的时候,新基建概念炒作已经完全丧失了
  •  66
    楼上的一位朋友拿物流在GDP的占比来对比是不准确的,物流价格应该是基础价格要素之一,像这种国民经济底层基础的内容,关键是效率而不是利润,因为物流的利润=整个国民经济的成本,干这一行注定是要为国家做贡献的,只能靠规模来保证一定的绝对数量的利润。
  •  65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有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以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与古人。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以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 钱穆
  •  61
    原本在大学学政治认为,市场是天然的供需关系,zf干预只是协调供需的平衡,但刚毕业半年的现在才突然发现zf干预和市场规律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反应是多么的剧烈,感觉这新基建分明是在整合市场和创造市场。
  •  59
    值此这场世界级混乱之中,我们最需要的,是京东这样的智能化全球物流基建,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时间,最高效的方式,打通上下游的供应链,将源源不断的中国制造送到全球各地。 ============== 简而言之,就是要想世界工厂更加牛逼,与原料地和输出地的联系互通很重要,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要打好疫情源头这一场舆论战的重要原因吧
  •  59
    当看到互联网根服务器的地图时,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们新基建背后的伟大版图。
  •  32
    突然对当年历史老师说的一句话感慨万分,当一个人的知识面越来越大时,他就愈发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58
    作者
    是啊,长大了,就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无知般的夸夸其谈了……觉得当年自己看似意气风发,实际上……都是纸上谈兵
  •  55
    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基建,一带一路,一条比罗马更长的路……
  •  48
    摘录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发言稿~
  •  46
    现在开始讲新基建和新动能,与ZZJ亟待恢复振兴经济思路相通。


natelinn@163.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