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6日星期五

“新基建”背后的历史进程

"新基建"背后的历史进程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今天


最近,随着"新基建"被政治局会议提出,几乎所有的券商和财经媒体都在加班加点的写"新基建"研报和新闻,穷尽所能想要去挖掘"新基建"中酝酿的机会。



还有好事者,去统计各地发布的所谓"新基建投资计划",整出来个放卫星式的40万亿投资版图。



甚至还有一些喜欢吹牛逼的,把之前文章中例如"新一轮基建"愣是解读成了"新基建"的,包装成政治局的决议是他们引导出来的。


看着这些事后诸葛亮们,政事堂总是忍不住想笑。


相信作为政事堂的读者,对于"新基建"三个字不会陌生,从2018年开始,政事堂就用十余篇的系列文章论述了什么是新基建,什么是旧基建,并详细的说明了我们投资新基建的,是为了发展新动能。


甚至政事堂2019年的国内文章,一半以上都是围绕着这一轮政治局提出的七大投资领域,其中除了实在是不懂的人工智能之外,其他六个领域的哪个都不少于五篇去分析。


以至于不少喜欢开玩笑的读者,刚给我起了"顾进程"的外号,又改成了"顾基建"........


不过,虽然"顾基建"看起来很紧跟风口,其实我还是更喜欢"顾进程"。


因为政事堂研究的,从来都是历史的进程。


譬如,继预判了2019年初的小阳春之后,去年年底,政事堂也预判了2020年一季度资本市场会出现新基建主导的小阳春。


甚至年初还专门撰文表示,即使强悍如新冠肺炎,也改变不了这一波新基建小阳春的历史进程。



因为,历史进程既然被称为历史进程,自然就不是那么容易被轻易修改的。


而借助历史进程来奋斗的人,往往也会像历史进程一样不可阻挡。


就像孙子兵法中说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08年之前买房子的人,根本想不到后来房子的增值远超于他们个人的奋斗,因为他们是坐在了历史进程的势能之上。


同样,在历史进程的范围之内,做事情并不需要太多的纠结,只要控制杠杆率,不用担心价格的波动,傻子躺在家里,都能开开心心的把钱挣了。



就像07年之前买房子的,不用担心08年的那一轮暴跌;今年一季度买新基建的,也不用担心肺炎带来的股指重创。


因为,在历史的进程的滚滚车轮之下,事物都是按照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即使被意外打断,历史也会凭借强大的惯性推动他继续前进。


甚至,大家还记得政事堂在2018年经过分析给出的操盘建议,"国际原油期货2019年不买跌,2020年不买涨"吗?


虽然油价在这一年多来波动起伏很大,但按照上面思路操盘期货的朋友,基本都可以别墅朝大海了。


说起来,政事堂从写公众号以来,写作的领域不断的变化,但有一个初心没变,那就是去探寻历史进程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而研究中顺带着,在探寻到进程的"底牌",知道了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一些事情之后,接下来"打牌"的时候,也最起码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就算知道了历史的进程,每个人的资本和能力,决定了他们的操作却不尽相同。


譬如马云捐日本100万口罩,霸占了日媒头条还搭上了自民党二号人物;"鹿鹿侠"在日本街头发了1000个口罩,获得了央媒狂轰滥炸式的报道;而绝大部分普通人,却只能在家里远程感受着东京热。


甚至很多时候,同一个历史的进程,政事堂也会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资金体量,给出完全相悖的操作方案。


譬如,政事堂2017-2018年的时候建议有钱人卖出多余的房子,但是同时却说2019-2020是刚需买房子的时机。


譬如,政事堂一边在2月20号左右反复呼吁护盘的朋友们清仓撤退,另一边却反复坚称小阳春不会那么快终结,怎么也能坚持到三月。


世上往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动方案,这是因为,同样的历史进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境遇却是截然不同。


这就像烧油的收割机和需要化肥的韭菜,他们所需的养料就截然不同。



因此,最近那些券商和财经媒体鼓吹的新基建标的,也不要将他们神化,当地球人都知道了,基本距离尾声也就不远了。


毕竟,基建就是基建,就像韭菜们滋润了新基建那样,未来新基建也是为新动能提供发展的土壤。


而我们多读书,多动脑的意义,就是能踏上历史的进程,避免成为代价。



最后,推荐一组书单。


这组书单以美国人研究的日本为主题,在中日走向回暖前,让我们了解二战之后西化的日本,更进一步了解美国是如何对他这个用致命威胁的竞争对手。



以上书籍均参加当当满100-50元优惠活动

政事堂读者还可享受满200元情况下再减30元

顾子明

喜欢作者

73 人喜欢 

阅读 5.7万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  152
    17年地产公众号遍地丛生,20年初股市公众号雨后春笋,都是到了同一个阶段。
  •  52
    人工智能也可以很精彩,可以去搜一下被美国限制的企业名单。简单点的语音识别,声纹识别,然后再人脸识别,还有视频大数据应用等等。好像被禁的公司都是有所长的,人工智能需要不停地喂数据才能越来越聪明,所以老美干不过我们。哈哈哈
     107
    作者
    我一直觉得,人工智能显然是新动能,为啥划拨到基建里面呢?
  •  87
    关键从去年护盘就买入中兴,拿到现在,护成了股东,时间长了,了解多了,对他未来的业绩更看好,舍不得离场了
     76
    作者
    。。。回头分析一下股东大会的时候都讲了啥哈。。。。
  •  35
    新基建能创造的底层就业机会,会有多少呢?
     73
    作者
    会有很多,毕竟,这一轮下来,今年的就业是硬冲击。
  •  69
    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缴税捐款。他们交了,才能让百姓跟着交钱,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  19
    明公是不是过目不忘啊,我看36记,道德经什么的反复背才能记住,感觉您不费劲呢
     62
    作者
    小时候拼的是过目不忘,现在拼的是观其大略.....
  •  30
    "段坤我吃定了,耶稣也留不住他,我说的。"
     57
    作者
    耶稣和真主都镇不住的病毒,搞得全球股市一片哀嚎,就中国没事儿.....
  •  45
    惭愧惭愧,顾抻、顾基建都是在下的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我看明公现在可以改叫顾东热,粉丝朋友们,吼弗吼哇
     52
    作者
    今年夏天一同去热?
  •  50
    刚看时 热血沸腾,想到下个星期搞一波!当看到地球人都知道了,离尾声不远了!讲得太对了 学习顾进程的思维方法很重要!
  •  29
    嘿嘿 我用过年的红包钱顺着明公的逻辑随便做了做,获利不少,既然明公不喜欢学生打赏,那么这次买明公推荐的书看看
     49
    作者
    嗯,买书比打赏有意义多了
  •  29
    顾进程 原油文章是哪篇呀 再去看下
     46
    作者
    能讲明白逻辑的,必然是系列文,慢慢回翻吧
  •  46
    作为学生,一直记得明公所说的话:一个人拥有的财产的多少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如今在外留学,还是决定把赚的钱用来买书来提升自己,这也是作为一个老读者应有的素养。
  •  38
    读了这么久文章,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得读多少书、什么样的书,有怎样的经历才能达到明公这样的眼界和高度?
     45
    作者
    我一直都在讲方法啊....
  •  45
    看完明公今天的文章,从书柜角落翻出大学时看过的《菊与刀》、小泉八云的《日本与日本人》、戴季陶的《日本论》、孙秀玲的《一口气读完日本史》。往后几天就重新温习这几本书了……
  •  44
    所以,这些研究机构在乎的不是国家的真实意图,在乎的是哪块地比较好种韭菜
  •  19
    菊与刀这个书,确实可以,唯一觉得头痛的,是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人
     43
    作者
    嗯,其实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也同样是戴有色眼镜的,了解眼镜的机制,比了解人更重要你
  •  36
    三年读者,看到"新基建"三个字第一反应就是想到明公当年的系统论述。
  •  34
    然而很多人都在找如何从韭菜变成收割机的攻略
  •  29
    蔬菜们为历史的进城贡献了一份力量
  •  28
    看到新基建的主线就是资源要素更加有效自由的流动,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 能源的流动,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和5G的搭配,存在太多的空间了。期待在这条主线下,结出更多的果实。拭目以待访日进程。


natelinn@163.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