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7日星期日

三年多过去了,我钉下的这跟钉子还在

三年多过去了,我钉下的这跟钉子还在

 霍炬 歪理邪说  昨天

2015年我起诉差评侵犯著作权一案,已经过去挺久了。意想不到的是现在又重新回到大家视野之内,而且比以往掀起的舆论猛烈的多。

本来觉得关注的人已经足够多了,我做这件事的目的已经很大程度达到了,也不用再多说什么了。不过考虑到一些概念还是我比较清楚,为了避免另外一方胡乱解释,我还得说一说。

先说诉讼结果,是"驳回诉讼请求",不是"败诉"。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俗的说,驳回起诉意思是"你们这事法院现在管不到,无法支持你的要求"(在本案中就是赔偿我1块钱人民币)。

驳回诉讼请求只是说明我提供的证据对于应用著作权法有困难,并不能推导出被告是合法守法的。如果我找到新的证据或者新的办法,我仍然有权再起诉。

何况,我起诉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拿回来这1块钱。起诉的目的,从我开始公布这件事就说的很清楚,这是一个测试。


当时我发的文章里面是这样写的:


对于这个案子,我真正的目的是"测试"。这是非常工程师的思路,做为工程师,如果我们发明了一种办法,一定会实施它,并且在现实中验证它的可行性。而我需要验证的这个方法,只能在法庭上验证,于是就有了本案。


即,我想尝试到底有没有法律方式能对付洗稿这种做法,如果没有的话,引起足够的社会关注,最终推动在这个领域的变化那也是不错的。

起诉除了完全获得自己的诉求,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把证据用司法形式固定下来。现在裁判文书放在网上,至少人们可以确切的知道这几个事实:

1. 差评的文章发表晚于我。
2. 两文大量内容雷同。
3. 有两个我独创的,以前网上没有出现过的短语在他的文章里面也出现了。

这些事实通过法院的公信力变成了不可删除也不能修改的文字。虽然法院没能支持我的诉讼请求,但是这些事实被固定下来了。在这个案例上,著作权法暂时没法发挥作用,但是其他领域,比如投资方认为这属于应该披露的,可能影响资方品牌的重大事项,已经是足够的了。

微信公众号目前沿袭的原创投诉系统,也不是完全遵照著作权法的,只是企业制定的规则。如果有一天腾讯想认真解决洗稿问题,这也足够了。

用更好理解的话说,就是有人抄别人作业,答错错题和名字都抄走了,这时候违反著作权法吗?很可能一样没违法,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你抄袭了。

和菜头问过我如何看待这些事,我的回答是:我就在这钉了一根钉子。一根钉子不会致命,但是硌手。

3年多过去了,这跟钉子还在,在腾讯投资这件事里还发挥了作用,这根钉子未来还会存在下去,在社会或者企业或者司法系统一起解决洗稿应该如何定义和处理这个难题之前,它仍然会一直存在下去。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有另外一个心得。就是不要再写基于信息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最容易被洗稿。从此之后,我只写带有强烈个人烙印,带有强烈感情和个人观点的文章,这种很难洗。如果你也不想被洗稿,不妨试试看我这个办法。最后大家都撤离"提供信息"这一类文章类型,洗稿的人只能自己和自己玩了。

微信投资内容的逻辑也很简单,因为存在几个内容方面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众所周知微信的打开率和发文率双双下降,腾讯总要做点什么。然而即使是腾讯这样的公司,基层的投资经理想的仍然不是公司、品牌和生态,而是自己的KPI如何好看。

如果在意生态和公司品牌,应该去投资那些写的足够好,但是缺乏流量,屡被洗稿的作者。而不是那些大号,就算是我这个规模的公众号都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到我这个规模的号自然会生存下去,更别说那些收入不少的洗稿大号了,干嘛要扶植他们?如果要让一个生态能够循环发展下去,需要关注的是弱小的种子能否发芽,而不是让抢夺别人养料的野草长的更壮实。但是就KPI来说,后者从数据指标上显然会更好看。

我厌恶算法分发内容,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到了不用算法干涉不行的时代。但是算法不应该倾向大号,而应该倾向有质量的小号。从技术上说,算法分配流量给热门内容非常容易,但找到那些质量了高但关注者少的内容则难得多。

几年前,我和财新主编王烁发起过一个活动,是通过我们个人的微信公众号,推荐那些质量高,流量低的小号。这个活动已经做了很久,王烁比我写作勤奋的多,他帮更多人分配了流量。我比较懒,每次会在文章末尾推荐一个账号,通常我会给对方带去少则1000,多则几千的订阅。这是我们在用人力做腾讯应该用机制解决的事情。

微信生态内的洗稿号绝不是差评一家。我之前推荐过的公众号《香港这样玩》最近也惨遭洗稿,一样投诉无门。这些洗稿号看起来带来了更大的流量,实际上挖的是腾讯生态内刚刚发芽的种子,可笑的是腾讯的投资部门竟然认为要去投这样的项目。

我还是建议大家,去起诉吧,无论结果如何,去起诉吧。去测试可能性,去寻找机会,去帮助司法部门积累案例,无论怎么说都是由意义的。这就像打游戏,我们输给怪物不要紧,因为我们可以一次一次的尝试,但怪物输掉一次,就永远输掉了。




另外,本案代理人浙江秉格律师事务所在我的建议下,开源了差评案全部资料,并且提供了自助起诉模板,去起诉真的很容易的,花不了多少时间,也不需要多少钱,不信你试试看。点阅读原文可以访问自助起诉页面。





延伸阅读:

阅读原文
阅读 47698
849
精选留言

  • 能不能把字写对,跟-根
    作者
    谢谢。不过今天容我强词夺理一次…多写错字有个意外的好处,不写错字怎么能抓到连错字一起抄走的家伙呢?
  • 怎么说呢,眼红这三千万而已
    作者
    总算来了一个~~给大家看看差评支持者的眼界。
  • 三年前看了你的文章,认识到起诉很有用,把健身房告了,把余下的钱拿回来了。
  • 我就说文中提及被洗稿的公众号"香港这样玩"作者。一个感受是,原创者有时候好弱势,我在写维权文章之前还犹豫,自己要不要这么较真。很多人以为我要一个胜利,事实上,我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道歉,也知道不会有很多读者介意,只是我觉得自己至少首先保留一份证据,留在互联网上,让需要关心的人知道这件事,就值得做了。
  • 霍炬老师好天真,情感号比科技号洗稿严重和惨烈多了。要知道这国家就连骂渣男的粗话都不是原创的。
    作者
    我服了…
  • 无耻的人永远无耻 我今天看到差评试图洗白那篇文章气炸了 抄袭还抄袭得如此理直气壮不要脸 可能差评是于正的忠实脑残粉吧
  • 腾讯投资差评发酵后就一直在等你这篇文章,感谢3年前的钉子
  • 差评那片稿子装委屈、泼脏水、恶意揣测,最后还来一句"你造我有多努力吗?"既侮辱了腾讯也侮辱了百度,诋毁了文科生也诋毁了理科生,无处不体现他们的逻辑和节操文如其名
  • 一个技术问题:法律上如何定义抄袭?这个无法定义的事情,注定了文字工作者的维权之路会充满坎坷...
    作者
    法律是逐渐完善的。别着急。中美贸易谈判都有知识产权这一项,时间站在真正的创作者这边。
  • 以后被区块链吞噬的世界里,这个钉子俨然是远古时代的纪念品一般了吧?
  • 老用户表示,封面还是当年的配图
    作者
    特意找出来的~
  • 既然花了时间看了此文,那么我就说几句吧: 1. 同样的事情,你说了一遍就不让别人再说了?对方是完全照抄且没有注明来源吗?是不是我们现在写个"床前明月光",还要注明下引自李白? 2.就算是洗稿了,就算是噢,那人家整理、编辑、润色也是有付出的,而且产出受欢迎,有本事你也写个100000+。话说要不是这事儿,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些人和公众号,是在下孤陋寡闻了 3.自己辛苦写的内容如果被抄去了,确实会令人不爽。但是写字、说话这事儿,要不要申请个专利?以后我们要在网上发表个什么观点或者内容,需要提前搜索一下,之前是不是已经有人说过了,然后如果我要再说的话需要注明一下? 4.诉讼结果我看过了,希望各位少花时间口水仗吧,烦。有本事自己凭借着内容、运营积累几百万粉丝然后赢得大佬们的认可、投资。照理说,原创是比洗稿有优势的,属于内容创造的上游。然而目前是一群没有玩好的人跳起来说别人抄袭、洗稿,与其这样,倒不如花点时间反思一下自身 5.也许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不强求别人认同我说的,世界这么大,没必要
    作者
    你连留言都写不利索,确实也不用担心这种问题…
  • 感情和观点没法洗稿?太naive了。瞅瞅咪蒙和周冲。 开源法律文档这个想法很棒,我遇到合适的机会也试试。
    作者
    我的带有强烈个人观点的文章,洗了是帮助我传道嘛~~
  • 额,那篇文章已经三年了?记得当时关注不久,这么说来,关注歪理邪说也三年啦😜
    作者
    谢谢,订阅一个更新这么少的号三年没退订也不容易啦…
  • 昨天在饭店吃饭,也有人说起抄袭和盗版问题,他们虽然同情原创作者,但觉得这事无法管,还觉得自己如果是付费和盗版选择,还是会选择盗版,我在旁边听得挺无奈的,那人的同学在法院实习,我估摸着他应该也是法学专业的吧
    作者
    我记得2003年甚至没人觉得用盗版是错的,大家还觉得分享盗版给朋友很义气,说用盗版是错的在网上会挨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就算还在用盗版,至少已经知道了这是不好的。15年而已。
  • 这次事件的焦点在于您这个案子,而差评的回应只放出了与品玩的全文对比并辅以浓墨重彩。而对于您的文章他们只敢搬出判决书一笔带过,我就知道他们其实是怂的
  • 是不是支持差评的留言都不敢放出来
  • 关于腾讯投资那个洗稿媒体"差评",说一件事。 差评的一个投资人,号称价值驱动,"只投我们想要的世界",于是他们投了放高利贷的51信用卡,投了洗稿媒体"差评"。至于那个号称90天融资一个亿、以前叫"空格"、现在改作充电宝叫什么"小电"的就不说了,没有实锤。 嗯,这就是你们的价值驱动,这就是你们想要的世界。
  • 怎么差评还活着啊。就像那些犯了案作了孽的人避过风头就又是一条好汉一样,啥时候能有人品记录终身显示在头顶!
    作者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是前提是每个用户都记性好,并且愿意提醒朋友。
  • 挖种子这个比喻太扎心了
  • 你跟他谈抄袭,他跟你谈他为党国流过血,他文章通俗易懂,他怼天怼地怼空气。——观几位朋友圈转发差评回应的同学有感
  • 作者 我的带有强烈个人观点的文章,洗了是帮助我传道嘛~~ ———————— 不的,霍师,洗稿的人如果自己是个low货,她有办法把你干净的观点洗走,然后微妙地扭曲成一个贱婢。 比如我提倡效率至上可以整容然后写一篇指南,就会有一个比如说"柳主任"把指南内容抄走但扭曲成"我们女的美美美才能独立才能有钱所以你要买我卖的垃圾护肤品"。 然后你会发现这个人自己是个玻尿酸打爆的马脸居然会抄你的观点"不要玻尿酸" 所以我们写强烈观点的作者只会更加希望这些贱婢死。
  • 对于微信公众号里原创图片的侵权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腾讯原创审核机制里这一块几乎没有
    作者
    微信应该是做了原创图片识别,不过似乎种种原因没有正式发布。图片其实比文字容易很多。
  • 非常赞同文章观点,平台需要找到有质量的弱小种子,培育它们更好生长,原创更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让平台充斥诸多雷同的文字。
  • 其实无论怎么辩称,或者怎么打扮,原作者一看文章就能认出来,这是自己的娃。
  • 差评那个5000人的朋友圈的文章我也看了,全篇都是在东扯扯,西扯扯,我读书少,完全看不懂说的啥!的确太多的这类自媒体,不顾底线,只顾自己的流量,完全是在消耗粉丝!
  • 不要再写基于信息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最容易被洗稿。从此之后,我只写带有强烈个人烙印,带有强烈感情和个人观点的文章,这种很难洗。这其实也就是著作权里:只承认<表达>,不认<思想>。
  • 从律师角度提供两个成本较高的防御性措施供思考:1.把文章中部分人造词注册成商标或专利,一旦被洗就可以起诉侵权;2. 故意引用错误的数据或者公开渠道无法获得的数据和图标,一旦被洗,就让素材权利人一起诉对方的错误数据侵害商誉。
    作者
    1周期有点长。不容易。 2 这个太狠了🤣
  • 防洗稿的思路存在偏颇,信息类的一样可以避免。 文字信标是手段之一,但非唯一依赖。 理论上,如果文章是独立成篇的,那么只要有人肯洗,应该说是容易的。最佳做法应该降低每篇文章的独立程度。
  • 起诉差评的结果早知道了,很生气,懒得说,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
  • 完全同意霍神,霍神推荐的那些低流量号不乏精品。事实上,低流量号的内容往往更真诚干货更多,更容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投资部门的人来说,只看KPI有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品味,这是现实,比尔盖茨最羡慕乔布斯的也是这个。KPI导向带来的是机会主义的盛行,最终也会反噬企业自身。来句感情色彩强烈的,让P1帮助真正的创作者去挑战那些傲慢无知的混蛋们吧!
  • 一晃三年了啊,出来混总要还的,工程师思维很棒,起诉模板很棒。对于差评君的人生大起大落实在太刺激了
  • 红楼梦很好,传世之作。 很多人去解读,观点可能雷同,交流的人互相认可对方的思想,红楼梦也被更广泛传播。差评很多东西不是基于观点,多是基于事件,传播事件的比例比观点多。就像对一个事实报道,一堆媒体报道,在报道事实上不太可能有显著差异。 这两个都是我很喜欢的公众号,我觉着不能一篇的问题否定所有的文章。你的观点好,我帮你传播并感谢,我觉着这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
    这不是一回事
  • 一个词形容差评:浅薄。 可能主要是没见过好东西,也没读过好东西。如果见过读过还是这样的话,那就真是太可惜了。
  • 三年前因为起诉的事情取关了差评,没想到前一段时间看到他们的某篇文章又关注了回来……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人的记忆真不靠谱啊
    作者
    不怕,现在不是又记住了一次?
  • 从来没在这个公众号留过言,关注你们是因为press.one。写个人色彩的文字,这是我推崇的。诚实地爱自己,做自己,写自己。记录自己的观点,思想,记个10年,不怕无人识。
  • 即使是写个人经历类的文章,我也已经已经好几个照搬我文字内容但适当替换成他们自己经历的,我觉得存心洗稿的人几乎什么都能抄。内容分发领域的这个事情我还蛮悲观的。
    作者
    我的意思"强烈的个人观点",这种他洗走等于帮我给他的粉丝洗脑了…我得谢谢他…
  • 说差评粉脑残粉的 自己评论的时候不也给自己贴了个标签 某某脑残粉了吗 开始还以为你们有脑子 是我想多了
  • 看了文章更加期待P1的未来!
    作者
  • 关注差评快三年了,昨天才关注的你。关于这件事我站你这边,和差评打官司的那两篇文章和后续你们后来总结的文章也都看了。感觉差评不是我一开始喜欢上的那个差评了,昨晚差评的头条推送我都替他们感到害臊,十八处雷同还好意思放上去,法院没有认同,难道你自己心里没点数么。其实我认为洗稿是不对,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但是我们都讲一个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可是我没看到差评的改。
    作者
    当事人自己最清楚自己做没做。
  • 要证明抄袭最好的办法就是抄到一些奇怪的错别字,别想找输入法背锅
  • 差评那篇回应文的逻辑是:我有梦想,洗稿没错;别人洗稿,我也洗稿,有什么不对?然后拿念书时的命题作文来做类比,原题,这逻辑只能说理解无能。更深一点说,差评的概念里,根本就不存在洗稿这种行为。然后看了下面的留言,那些脑残粉,觉得成功了就是对的。无语。
  • 有些作者会故意留下几个错别字,洗稿的说不定一不小心也给洗走了
  • 三年前差评还在起步的时候关注了,也因为抄袭这件事关注了您的公众号,记得好像是您之前提过一个想法,大意是在文章里加上一些冗余或者词语作为个人认证?这个做法觉得很好啊。后来差评有写过一片转基因相关的文章,那篇应该是原创,一些基础概念不清都不清楚来讨论这个,感觉无法苟同取关了。
  • 我不是差评的粉丝,但是真心有个疑问,一个公众号靠你所谓的抄袭能混到现在这样,您这所谓的原创,咋还不如一个抄袭的混的好,感觉真是有点凄凉呀
    作者
    没觉得凄凉啊?小偷赚钱比你多,你觉得凄凉吗?
  • 错别字确实是一门武器。洗稿的连错别字都一起抄。差评的文章厚颜无耻。
  • 三年前的文章也看过,这种工程思维方式值得学习。 原创的思想和内容是宝贵的,需要让更多的人看见,这种算法给优秀的作者赋能,也给平台赋能,真正能够提升平台的价值。如果现在的平台做不到,剩下一堆平庸算法推荐的无脑文章,那就只能依赖区块链技术了。
  • 王烁比我写作勤奋的多 哈哈哈哈哈岂止得多。。。您这号多久没更新了你自个儿说
    作者
    我自己都不敢想。。。
  •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抹不掉了这根钉子
  • 冯大辉那篇文章下面不少人都对pressone很期待呢,加油👍
  •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千千万万较真的人去推动,终相信区块链技术会将个人著作权保护演变为现实。感谢霍大侠为著作权的进步,钉下了这根具有历史意义的钉子。
  • 推荐公号的善举,使我关注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然后读了时间及其他,哈哈哈哈哈,再次感谢!可惜苹果没入口,不然一定请您加个鸡腿,不过也无所谓了,我锁了一堆prs以支持您和李老师的事业,顺便为自己的认知升级赚点鸡腿钱
  • 我也做了一个公号叫《我的新西兰》,前端时间也发现被人节选发表了,后来我写了一篇文骂对方,心里想的也是打个钉子,呵呵。
  • 写不写基于信息的文章是您的自由选择,可是我等吃瓜群众还是希望可以多看看您写出来的这类文章啊,毕竟是熟悉热爱的文风
  • 互联网化是大环境,这种"把复制粘贴当作是自然的事情"会更加普遍。 最近得到在推的《知识大迁移》中关于"云端大脑"的部分就用这么一段话——"因为年青一代的成长经历,使他们认为复制粘贴是件很自然的事,在道德上无关对错,就跟流行音乐一样"
    作者
    这事不能怪年轻人,他们的背后是一些从传统纸媒洗稿洗到今天的传统媒体人。我之前的文章已经揭露过一次工商信息了。
  • 我在池老师的知识星球也提到了同样的提法,一定要起诉,一起去寻求一种最后能够固化的相对有效的方式。我看差评很多年了,从他几个人做就开始看,运营得确实还是不错,一步步变大,算是铁杆粉,甚至比看池老师的文章还勤快,对于信息的广泛传播而言,大号有好处,但是做错了事情就应该承担责任,越大责任也应该更大。
  • 从三年前开始关注这个事情,这几天一直把当年网上能找到的案件资料作为证据搬到微博上,给那些差评的粉丝看看,不是都喊着要实锤么,求锤得锤。
  • 几年前期待能胜诉,后来忘记关注了,再后来看到驳回~ 钉子的价值在于~有人可以看到钉子的痕迹~
  • 这就像打游戏,我们输给怪物不要紧,因为我们可以一次一次的尝试,但怪物输掉一次,就永远输掉了。
  • 我当年搜索差评时,就搜到这么一篇文章,果断关注了你,我在等待后续结果,结果真的让我等到了,昨天看了他们的那么几篇装委屈,强行洗白,直接取关了
  • 关注这个号已经两三年了。感谢霍炬,让我一个文科生感受到了程序员思维的价值所在。哪怕原创路上任重而道远,相信总还是能坚持到得见光明的那一天的。
  • 侵权的事情,只有发生到自己身上时,才能感同身受,许多不嫌事大的只是没有遇到而已。
  • 这几天通过不同渠道看到那个号原来是"洗稿",普通人不能做什么,"取关"。
  • 这里的精选留言还能看到反面意见,我特意去看了差评的洗白文"精选"留言,清一色无脑支持。 抄袭有点象出轨,once a cheater,always a cheayer.但现实中,我偶尔还是见过出轨后改过自新的,也许是荷尔蒙降低了,也许是悟了。 抄袭与荷尔蒙无关,与三观有关。做为一个偶尔也喜欢写写文章的人,每有引用参考必注明是我身为读书人的尊严底线。抄袭也许符合商人获利的三观,绝不会符合一个有尊严的文化人三观。自改三观的人也许真有,但我从未见过
    作者
    商人也不愿意看自己品牌被损害的,我不知道什么人会在这种地方投广告。。。为了收获这种脑子糊涂的用户?
  • 17年关注过差评,后来发现老发广告软文。就取关了,看来取关的好啊
  • 特别支持霍炬大大的做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自媒体人,为了行业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