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星期一

碎碎念的炒冷饭(十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cyNjg4Mg==&mid=2247483841&idx=1&sn=ceb8cd1cace9fc7ed87471731d97a4b0&chksm=e976a34cde012a5a576afaf13f1ddf4e9e6b6bb4b946123960fe70460ae6e7569deb96ffc046&mpshare=1&scene=5&srcid=0529hvTAWuLKOoOiBqxXhO5n#rd
碎碎念的炒冷饭(十四)

原创: 刘爽 刘爽与veryls 今天
碎碎念是我每隔一段时间总结的,之前这段时间以不成文的形式发在公众号上的一些日常感触段落,本篇为第十四期,文末有真相~


相信未知,相信未来:

今天的话题是:辞旧迎新。

我的公众号开了一年多,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记录这几年的创业管理心得,后来随着这一年来我经历的心境变化,不光对创业和管理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亦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新的观感。

直到一年前,我都认为管理是职场上最有用的本事,企业里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这一年来,却越来越发现管理不是万能的大力丸,它既不能创造指数增长,在困境中亦发挥不出多少作用。而指数增长和困境破局的领导力,才是在新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长期存在感。

这段时间,我在不断审视管理本身的缺点,如管理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的本能性规避,导致不愿意追求指数增长的红利;以及管理对已知规则的先天性喜好,因此厌恶暴力式破坏规则的创造创新。

同时,我试着开始从未知角度观察自身和世界,因为对事物本源的准确把握,需要突破被已知束缚固化的自己,清空归零到"无我"。接受命理,周易教我循环变化和顺天应人;理解心理,心理教我基因利弊和能量交换;了解中医,中医教我阴阳生克和平复七情;研究哲学,佛道教我无常无我和因果平衡;学习历史,历史教我盛衰转化和周期往复。

相信"相信"的力量,因为相信的不变,可以应对一切外界变化;相信时间的力量,因为时间可以削峰填谷,让强与弱发生变化;相信哲学的力量,因为哲学可以训练高维认知,扫平现实困难。

辞旧迎新,就是先把旧的放下,新的也就随之而来了。不是"边得到边失去",而是"边失去边得到"。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极度开放,极度现实:

今天的话题是:大道至简。

这段时间集中看了一些书,如《八万四千问》《人间是剧场》《道德经》《前汉书》,接下来要看的有《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和《史记》。看完后愈发认可一句话: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比如《人间是剧场》这本讲佛学的书,标题就是全书最好的概括,讲的其实是出离心:人知道电影不是真实的,所以在看电影再入戏,也不会被剧情影响现实生活。而人生其实亦是如此,只要想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就能轻松出戏不受"剧情"所累,自然亦能更好地入戏。

《八万》和《人间》的作者是位非常有智慧的仁波切,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这两本问答体的书里,大量信徒的问题都是浅薄不入门的,用佛学术语说这些信徒还处于无明(看不到绝对真实)状态。

佛经等哲学经典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源都是最简单的智慧真理,但为了向无明的众生传播,被迫往里面大量掺"水货"和异化。打个比方:医生为了哄不听话的病人吃药,用5%的药勾兑95%的糖。久而久之本末倒置,"病人"只记得95%的甜,却不知治病是那5%的苦。

有句被乔布斯发扬光大的名言:保持饥饿,保持愚蠢。结果一句真理被无明的人们奉成了鸡汤,而实际上这句话的本意是:因为知道自身愚蠢(无明),所以要保持对真实的渴求,尽快脱离无明的状态。《原则》里说的"极度开放,极度现实"亦如此:开放不是美德,而是基于最现实的必要。 因追求现实而开放,因自知愚蠢而渴求,这就是世间最简单亦最有用的立身法。


嗜欲深者天机浅,凡外重者内必拙:

今天的话题是:高维认知。

昨天破五,一个之前工作上有交集的朋友来找我吃饭。聊天时我问他今年的目标是什么?他说在现在的岗位上为了做好新业务,要更好地学习商业逻辑。我和他还挺投缘的,所以跟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年初时阿里钉钉的CEO讲了一段有争议的话,其中有一句话我是赞同的:满脑子逻辑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因为逻辑都是基于已知的,而已知逻辑是固化的路径,容易陷入"类比思维",在同一路径上去比较优劣,追求局部最优。而这样就好比遵循一张失效的地图,显然是无法创造出未来的,更无法抵抗未知的不确定性。

他问我给他什么建议,我的回答是:不要陷入个位数陷阱。个位数陷阱就是在10分制下,有能力的人关注的总是如何把自己从8分提高到9分。然而这其实是事倍功半的:9分的人选择了50分的机会,结果就是59分;而5分的人选择了90分的机会,结果却是95分。看着远不如自己的人,拿到比自己好的多的结果,冤不冤呢?看似冤,其实一点也不冤。

因为个位数之间的比拼,其实是低维认知下的比拼。就像梁宁讲过的"点线面体",点能达到的底线,是由点自己来决定的;而能达到的上线,却是由上面的面来决定的。而且就算不谈价值放大,作为点来讲追求的也不应该是个位数之间的浮动,而是怎么把自己从个位数变成两位数,那样才能取得结构性的价值增值。

庄子说过:嗜欲深者天机浅,凡外重者内必拙。那些看似未知的因和果,其实都在人自己身上找的到痕迹。


真作假时假亦真:

今天的话题是:借假修真。

这段时间区块链过热,各种ICO各种白皮书,直到传说中的三点半微信群。周一我去梁宁家做客,聊到区块链,我讲了这么几个观点:

首先,不能只看技术的先进性,而不考虑现实环境。区块链的金融本质其实没那么重要,因为任何主权国家都不会把"发币权"拱手让人;其次,谈区块链颠覆BAT颠覆互联网为时过早,但互联网在中国的商业落地雏形是什么?是三大门户,而三大门户当初也没那么超前,只是在解决当初传统商业的信息瓶颈问题;最后,除去金融部分,区块链的分裂式信用链特性,能够解决什么已知的商业瓶颈,才是当下值得思考的机会。

梁宁则给我讲了她看了电影《妖猫传》的体会:片子本身拍的一般,主要是没有很好的把原著的精髓内核表达清晰,什么是"无上密"?附身妖猫的白龙和写出长恨歌的白居易,看到的都是"幻",前者不愿意相信杨贵妃已死的事实,而后者不愿意相信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不那么纯粹;空海看到了"幻"的本质其实是"空",所以他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所以他无为;而只有杨玉环,在唐玄宗的层层自私中看到了那一层"真",所以她愿意笑着去死,在死前给了唐玄宗她的青丝留念。

什么是幻?看山是山;什么是空?看山不是山;什么是真?看山还是山。既要看到幻的空,更要在幻里看到真,接纳谎言,拥抱真相,才能积极,才能有为,这就是无上密。区块链也好,妖猫传也好,人生也好,皆是如此。

所以要借假修真,真作假时假亦真。


南行收获:
今天的话题是:去格局化。

这周借着去上海办事,顺路先去杭州拜访了几位朋友。其中一位是有赞的创始人白鸦,上次见他已经是一年前了,这次再见面感觉白鸦的思想认知体系更加强大完善了,给了我太多收获和启发。聊到最后我向他请教关于他的个人成长,他讲了这么一段话:

一个人能找到一个方向,是由一个简单的念头开始的,而过程是由好奇心;探索能力;想象力;整合执行和坚持构成的。对方向发展可能性的渴望是本源动力,探索能力决定对方向本质的理解和掌握,想象力让未成型的方向有了可能的面貌图景,整合执行则是让其按照自己想象的图景落地成型,剩下就靠不断地坚持了。

白鸦这一段话,已让我的杭州之行不虚此行,因为我是带着去格局化的目的:在北京这种中心化的环境氛围下,人的思维认知很容易受所谓"格局"的影响,而所谓的格局其实应该是成果的展现,而不是出发点的框架设想。后来我把这套体系讲给佛教徒宋雅霖,他告诉我其实这对应的就是佛学里的"欲,胜解,念,定,慧":希求乐境,探求真伪,明记不忘,专注不移,明确不疑。

回京在机场候机时,看到《信心铭》开篇的几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想找到正确方向看透问题本质其实不难,就怕心里挑三拣四回避困难,根据自身喜恶下了定论。当心中哪怕有一点偏向性,所得出的结论就会差别很大,想要拥有正确的见解,就不要存有任何预设立场的态度。


做活在不确定性里的勇敢水手:

今天的话题是:老书重读。

前阵和一个大公司的朋友偶然聊起大公司如何做新业务?我的观点:1.启用组织里不如意的人,这样的人才有动力去挑战不确定性;2.新部门最好不要和总部在一起,因为需要完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文化;3.公司初期最好对新业务不要有什么预期,避免因压力过大而拔苗助长。

聊后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两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书中提出基于确定性逻辑的延续性创新和基于可能性逻辑的破坏性创新。于是把这两本书翻出来重看一遍:

1.领先公司的决策逻辑是在寻求确定性而非可能性,对不确定性的基因性厌恶导致它们错过新兴市场机会。而且由于对过去的选择和投入,基于现存主营业务的利益视角,决定了它们对新兴市场的理解偏差和误判。

2.决策机制(价值观)反映了成本结构和业务模式的核心能力。所以领先企业总是容易进入高端市场,用更低的成本结构以延续性创新的方式进入;而进入低端市场却很艰难,因为相对更高的成本结构。

3.领先公司因倾听主流用户的声音而错过投入破坏性创新的机会。因为破坏性创新面对的是非当下主流市场的边缘人群,满足的是尚未被发现未被重视未被满足的"无中生有"的需求。

看完感受:创新就是只保留对未知的相信,忘掉所有已知的"知道"。 不以确定性为前提,而以可能性为前提;不以预测为前提,而以测试为前提;不以掌握真相为前提,而以逼近真相为前提。

勇敢的水手,活在不确定性里。


清明有感:

今天的话题是:聊聊三观。

近期公众号发的少,主要是春节后心境变了,到了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的中间状态:越来越知道,自己其实不知道。这是好事,因为人只有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接下来才有可能真的知道。所以这段时间很充实,外出访友会客,在家看《庄子》《道德经》《史记》。

今日清明,气清景明,心境安住,喝着朋友送的好茶,看完一段《史记》,突然想聊聊三观:

世界观:上个月见梁宁时,她说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责任感。这里引申一步:对世界的责任感,需要建立在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基础上。庄子的《逍遥游》开篇第一句"北冥有鱼",字面意思是"水深而黑的北海里活着游动的鱼"。北冥代指混沌幽暗的不确定,而鱼代指不能像陆地动物那样踩在确定性的地面上,只能在不确定性里不断游动。所以应摆脱确定性的引力束缚,主动在不确定性里追求可能性。

人生观:《逍遥游》的结束语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刻度和边界是坚定的我执,人要不被自我绑架,不被过去绑架,不被确实性的观念绑架。所以应摆脱我执的引力束缚,追求无我的逍遥。

价值观: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都是不断变化的,唯有价值是不变的,唯有心是不易的。价值观就是隐形的梦想,把自己ALL IN在不变的价值上,设想未来是什么,来确定现在做什么。所以应摆脱及时性满足的引力束缚,追求长期价值带来的滞后性回报。

清明,清风明月,宜清心清肺,求明理明己。


纯发散唠叨(一):

今天的话题是:纯发散唠叨。

1.长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略之一:认知客观现实,当时国军10倍于共军,现实就是敌众我寡打不过;找到关键任务,面对10倍围追堵截之强敌,只有主动走对方无法走不愿走发挥不出机动优势的绝境险路,才有可能摆脱对方的追击;突围穿越生死,长征一定会损失惨重,处于被动时要敢于主动牺牲自己手里的牌。

而且长征之前几乎没有可参照对象,它不是已知知识仓库里的可选项,是无中生有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说它是最伟大的战略之一。战略不是规划,而是选择。

2.乱拳为什么能打死老师傅?因为老师傅的路径依赖和肌肉记忆。举个栗子:古典供应链电商是供应链迎合流量;而社交关系链电商是供应链服务场景。前者无变量,没有"多快好省"就没有转化率;后者场景即变量,信息孤岛化和消费决策链化让供应链玩法有了田忌赛马的可能性。

而社交电商的受益者,基本都是古典电商的失意者。他们有革新的动力,又没有肌肉记忆。

3.人生的许多纠结,在于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关系。众所周知的"塞翁失马",塞翁的儿子摔断腿,是因为福祸相依走失的家马带回来的野马么?也许家马不带回野马来,塞翁的儿子可能不会摔断腿,但那只是相关性。其摔断腿的因果关系并不是因为野马,而是自己骑术不精或没驯好马甚至路面不平。

4.哲学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爱智慧",是为了让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上帝。否则的话,人永远都只能是自己的奴隶,被自己的命运所玩弄。


大力出奇迹:

今天的话题是:暴力破局。

这两天不少媒体在讨论瑞幸咖啡(luckin),其通过首杯免费/买2赠1/裂变拉新/顺丰闪送等方式,并配合请代言人/朋友圈广告/分众传媒传播,在短短5个月内开出超过500家店。与之对比,星巴克用了20年时间在中国开了3000家店。有咖啡业的专业人士diss瑞幸:"我猜可能是一批不喝咖啡的投资人,投了一个不喝咖啡的创业者做的庞氏咖啡企业。"我一个餐饮业的朋友昨晚聊天时也说:瑞幸营销团队确实过硬,但我不认可他们这种烧钱的做法。

我对他说:星巴克的饮料时尚化和场景休闲化模式,是建立在当年的时代精神上(城市写字楼水泥森林化下的第三空间),是一个时代的典范,也是到了今日极难被复制和突破的(做咖啡走老路是完全没有机会每年开出几百家店的)。单一维度静态地看,亏损率/标准化/管理能力等指标,瑞幸肯定有诸多问题,但瑕不掩瑜难得的是其用了如此生猛的暴力方式,破了快速开店量这个看似根本无法破的局。

另一个例子是盒马鲜生,永辉是生鲜零售的最佳连锁企业,其供应链和营运能力在生鲜领域无出其右,但20年来也就开了不到400家店。盒马要是走永辉的老路追求成熟单店模型,一年能开出10家店就顶头了,而就是靠采用暴力破局的方式,才能实现今年开出100家店的目标。

最后跟朋友说了两句话:1.看似最容易的路,往往是问题最多的路;2.有时候暴力其实是好事,因为暴力可以破坏性地解决问题


纯发散唠叨(二):

今天的话题是:纯发散唠叨。

1.这两年我还挺认可锤子的变化,直到本月锤子发布的新手机和工作站,感觉老罗怎么又回到自己的主观世界去了。虽然世界确实是多元的,但在商业上小众其实挺吃亏的,尤其是那些自认引领趋势终会成为主流大众的小众。

一个小众能不能成为大众其实判断标注很简单:看自然增长。如果没有复合线性的自然增长,基本上就没什么机会成为趋势。那就一直保持小众好不好?显然不好。因为放到时间的长河里看,不能成为大众的小众只会越来越小众。

2.在顺境中谁都可以坚持到底,因为看的到希望。而在逆境中愿力的作用就很重要,90%的人一遇到逆境就会撤退投降,这其实没问题;而1%的人因为有愿力,反而在逆境中感受不到痛苦,最终度过了逆境而成功;最倒霉的是那9%的人,在逆境中明明很煎熬,全靠心力死撑不撤退,最后因为心力被伤害耗尽而彻底崩溃。

今天看到一句话"自己最怕的事情,可以使自己强大",这句话其实是有问题的:那1%最终强大的人,是因为愿力强所以对怕无感。人无所具,自无所惧;人无所谓,自无所畏。

3.刘邦能得战神韩信是因为他自己不擅打仗,能得奇才张良是因为他自己谋略不高;而刘备文有诸葛亮武有五虎将亦是同理。选择的逻辑是:韩信投靠霸王盖世的项羽是成不了战神的,诸葛亮投靠丞相出身的曹操是当不上丞相的。

项羽和曹操都是强人,而刘邦和刘备却是明主。让顶级人才觉得自己在此处有用有价值,是最上成的帝王术。

人的内核代码:

今天的话题是:内核的力量。

于宙送了我本书《重新定义推销》,书的内核是基于脑科学:人脑由内至外分为脑干(主管本能反应的爬行脑),中脑(储存社会知识),新脑(输出解决方案)。一些精神疾病其实是中脑出了问题,相当于一部分储存社会知识的房间被锁住了进不去,认知识无法被有效调用;而很多表达障碍则是由于新脑发育问题,无法输出解决方案或输出紊乱。

我由此引申出另一套顺序相反的行为框架:内核代码层,操作交互层,视觉展现层。大部分人是活在视觉展现层的,一厢情愿认定努力即收益,典型的读书考试思维;而活在操作交互层的人,则会试图通过找到方法来实现目标,比视觉展现层的人高级一些;只有活在内核代码层的人,才具备开创性的思维和创造力,成为趋势的真正引领者。

举个商业上的栗子:拼多多之后不少电商去跟风做拼团,逻辑是拼多多做成了所以我也能做,这就是视觉展现层思维(凤姐);而有些电商会试图从结构上去拆解拼多多玩法加以复制,这则是操作交互层思维(东施);然而拼多多做拼团就不是基于追求人货匹配转化的电商思维,而是从传播思维切入电商,这才是人家之前做游戏公司时的内核代码。

再举个更好理解的栗子:我能够减肥成功并一直保持运动,起心动念是想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减肥和不反弹,所以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任何痛苦,实现的轻松快乐。而那些因为体型压力想减肥,依靠去健身房和私教督促,天天担心卡路里摄入的人反而会很难很痛苦。


以上为第十四期碎碎念的炒冷饭,欢迎大家评论或留言。

PS:是不是觉得我这段时间更新越来越慢了?以后只会更慢的。生命有着自己的四季,你要接受一个流动的状态。我的寒冬刚刚过去,虽然此刻乍暖还寒,但也要准备好迎接春暖花开。

最后,一杯敬确定性的往昔,一杯敬走出确定性的当下,一杯敬不确定的未来。


阅读 68518
广告
应用下载
精选留言
写留言
1
嘟嘟
无脑支持爽爷
1 作者
把春天交给左右为难的诗人
1
simon(西门)
作者
西门总还没睡?是被孩子吵醒了?
1
李东东 | 极客电影
前排沙发座儿

高源Yvan
记得你以前细说过愿力 找不到了 想看

郑帮主
爽爷,常更新啊

银贝贝金融@廖彦
下次拍照再好看点

月甫
多年前看月经贴的体验总算找回来了…认知电商到认知自身

张永会
一杯也敬你🍺

Zelda
看见酒 就想起我母亲节给我妈送的礼物是一个花果酒组合,被我朋友说是非常奇特的女儿了。
最近大学毕业,发现身边的人在看待不确定性上主要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觉得期待和兴奋,把它视为机会,一种是觉得失控,当做障碍,拼命要避免。这两种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会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和工作,甚至选择什么样的男女朋友。

唐振中
和两年前比变化太多了,思维方式多了好多个维度!
作者
老唐,熬夜可不好

模星
认知不断在升级

Andy@唯美美妆
👍

晓雪
居然还有海蓝之谜的广告
作者
你这么晚不睡

simon(西门)
公众号下面聊天合适吗?我一点是睡觉时间。

tian's echo
绿色儿的是啥 好喝嘛
作者
🍎酒

柳柳
讨厌身边又多了个瘦子!
作者
茁壮的扭扭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