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郭成:Facebook是错的,VR头盔只会继续吃灰

郭成:Facebook是错的,VR头盔只会继续吃灰

 衣公子 衣公子的剑 6月15日

图片


衣公子的剑——做爱读的商业评论 


01


又是马克·扎克伯格。

 

上一次也是Facebook。2014年,成立仅仅两年、一项产品都没有上市的VR头盔制造商Oculus,被Facebook用2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平静的湖面被丢下一颗重磅炸弹,全球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产业迅速升温沸腾。

 

但,只经历短暂的兴奋,事实就摆在了眼前,预想的VR生态远远没有成熟,大伙纷纷作鸟兽散。行业掉进冰窟窿,一等就是五年。

 

这一次,Facebook又来事了。

 

2020年推出的Quest 2,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VR头盔。更兴奋的地方在于,售价只要299美元,竟然比上一代Quest还便宜整整100美元。299美元,也就2000人民币不到,才一只乞丐版智能手机的价格,你买不到吃亏,买不了上当,就可以把人类科技界最酷的消费硬件带回家。

 

对比一下,世界游戏巨头Valve 的VR套装要999美元。All in VR的HTC,一套装备下来,需要1万人民币以上。中国大陆称得上"价格屠夫",但是在马克·扎克伯格喊出299美元的同时,Pico、华为、爱奇艺的同期产品,售价起码在3000人民币以上,性能上差强人意。

 

当然,Facebook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一,靠投入大,这家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员工都参与过VR项目。第二,别计较投入,人为压低售价,越亏损越光荣。

 

说到底,所谓的VR第二春,背后的秘密,是中国消费者无比熟悉的两个字——补贴。坐享垄断利润的互联网公司,利用亏损和补贴,杀进一个新的行业。

 

只不过,中国互联网巨头选择了卖菜,美国互联网巨头选择了头盔。

 

隐患就在这里。

 

滴滴补贴是为了烧死快的;美团补贴是为了干死饿了么。这些补贴发生时,打车、外卖已经是明确、庞大,且飞速增长的市场——市场就在面前,干掉对手,就可以控制市场赢得利润。

 

但是VR不是。Quest 2的对手难道是索尼、HTC和Pico吗?不是!

 

Quest 2真正的对手是抖音和TikTok,是奈飞美剧和游戏直播,是王者荣耀和星际争霸。

 

广大社畜们,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天也不过1-2个小时。而且,还被严重碎片化。哪怕是Quest 2,进入VR世界也并不轻松,首先你要在逼仄的公寓里找到一块宽阔的空地站好,戴上重重的VR头盔,开机、登陆、调试。

 

图片

图:戴VR头盔的马克 

 

对比之下,进入抖音多轻松!太适合当代社畜的生活方式。手机24小时开机,一按就亮,不管你是在马桶还是在床上,一手拿手机,另一手拿着香烟或者别的,只要轻轻点击这个魔幻的黑色图标,体验立刻开始,一秒钟后,多巴胺已经抵达你的神经。

 

VR最大的优点是沉浸感。可是,抱歉。VR最大的死穴也是沉浸感。

 

我正窝在沙发上刷B站,但是可以随时回复姑娘的微信和老板的钉钉。是的,我的华为手机还可以分屏。

 

任天堂的Switch也不错。放下Switch,回了手机消息,再拿起Switch继续玩,踏踏实实,问题不大。

 

但是,在VR头盔的使用场景里,这就是灾难。当微信响到第三声,我真的忍不住了。摘下头盔,从空旷的客厅中央,走到放手机的桌子。回了微信,再走回空旷区域,戴上VR头盔,调试一次,继续游戏。我要庆幸自己不戴眼镜,否则,整个过程更麻烦更痛苦。

 

经历过社会拷打的成年人懂我的意思,沉浸感是个美妙的体验,进去了很愉快,但是出来一会,分了心,人就没了兴趣。

 

智能手机的世界太强大了,人类越来越习惯碎片化的生活。当下VR头盔的使用体验,太不契合现代人的生活。就算你299美元,就算偶尔出一个《半条命:Aylx》级别的完美游戏,但是总体上可以从智能手机上抢夺来的用户时间太少太少了。

 

02


当然,Quest 2的销量喜人,只两个月就突破了100万台。

 

但是别忘了,当时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疫情让宅经济有关的一切都暴涨。

 

Switch在此之前也是不温不火,但是伴随疫情爆发,健身大圆环和动物森林顺利出圈。Switch引发抢购,成了理财产品。但是,一转眼,到了今天,你朋友圈还有多少人在玩大圆环?动物森林里砍树钓鱼,很小清新也很无聊,疫情宅家里消磨时间很合适,但到了现在还有谁会惦记同事的小岛?

 

2020年下半年,美国疫情导致线下健身房成批量倒闭,Peloton这家美国居家健身品牌,股价半年涨七倍。同样,随着形势渐稳,美国人还是回到健身房,Peloton股价自然腰斩。

 

2020年第一季度,爱艺奇的会员数量创造了历史最高。但是,疫情过去以后,还是回到老路。最近的新闻,要么是"倒牛奶",要么是联合腾讯、优酷,把长视频的危机,怪罪给抖音、B站的版权问题。

 

都是因为宅在家里闷得慌。你说说看,凭什么VR会有例外呢?

 

当然,VR的未来,绝对是很酷的。

 

在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中,主人公戴上头盔、手套,站上地毯,就能在一个虚拟游戏中,完成所有现实生活里的动作。

  

布鲁斯·威利斯的《Surrogates》更是帅到没朋友。利用VR,人不用出门,而是操控一个机器人作为你的替身,去上班去工作。

 

图片

图:电影《Surrogates》

 

我相信,VR一定是未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那道墙,迟早要被彻底拆掉。但是,我也要善意地提醒,这注定是一场长跑,而不会是最后的100米冲刺。

 

仅仅靠一个299美元的头盔,改变不了什么。

 

回望智能手机的成长史,iPhone当然是伟大的产品。但是别忘了在智能手机这条道路的摸索上,人类还有过黑莓,有过PDA,有Palm,有索尼的Clié……

                            

图片

图:2007年乔布斯在iPhone发布会 

 

他们都是优秀的产品,但是你发现了吗?被历史认证为伟大或者优秀的产品,没有一样是靠补贴,靠人为把价格压下来。

 

相反,它们在诞生的时候,都挺。但是,服务于一个明确的需求。比如,华尔街人要随时查看股票市场,白领要及时收email。是的,都很贵,iPhone第一代要799美元。而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3G来了,人类需要一台随时随地上网的小机器。

 

伟大的产品是水到渠成。但是从从丑小鸭到白天鹅,那段尴尬期是我们要忍受和等待的。

 

VR和人工智能很像,是电子科技和人类文明的极致交汇点,科技英雄们前赴后继,时代热情大起大落。

 

60年代,连彩电都没普及,已经有极客造出了第一代VR头盔。90年代,游戏界大佬任天堂、世嘉,以及乔布斯实习过的雅达利,先后高调推出VR设备。

 

新世纪,Google眼镜和daydream平台,三星做的gear VR,巨头闪亮登场又悄悄撤退。

 

Facebook收购Oculus之后,阿里巴巴做过一个VR购物产品"Buy+",领投了美国很火的AR创业公司Magic Leap。马化腾也极少见地出来为VR站台,腾讯从原型机到游戏开发全线出击。至于闹大笑话的乐视和暴风,我就不写了。

 

你看,起高楼,又归尘土。

 

对于这一切的总结,被简单的归结为:技术不行。

 

我告诉你,这个结论是懒惰而片面的。

 

这里,要先批评衣公子。

 

我在《VR扯掉了中国科技圈的遮羞布》里狠狠调侃了腾讯。


腾讯一年1000多亿元的游戏收入,常年在世界游戏公司收入中排名第一。讽刺的是,这个第一既做不出像使命召唤、星际争霸这样征服全球的3A游戏,也不能像Microsoft、任天堂、索尼一样,做出Xbox、Switch、PS这样的顶级游戏硬件。这个星球上最赚钱的游戏公司,却对游戏行业的进步提供不了一丝一毫的推动。他是全世界最尴尬的游戏之王。


最近,我尝试听一听不同的声音,再冷静下来想一想,对腾讯的批评片面了。游戏和技术并不正相关,简单来说,并不是技术越牛逼,游戏就越好玩。

 

王者荣耀,是世界上最赚钱的游戏。那是因为他好玩,即便它没有什么技术创新。

 

技术和游戏,更像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VR行业,也许可以从这个角度找找答案。

 

郭成是VR行业老兵,北邮毕业后,在荷兰代尔伏特理工大学完成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创立国承万通(STEPVR)。

 

聊起VR行业的大起大落,我说,我之所以会入VR的坑,是因为2016年一款AR游戏精灵宝可梦GO(Pokémon Go),太惊艳了。

 

图片

图:AR游戏精灵宝可梦GO(Pokémon Go)

 

没想到,郭成却无情戳破我的好感。他说,Pokémon Go本质上只是一款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服务)游戏,只是当时趁着热度包装了VR/AR的概念。再说了,这游戏火,不是因为VR牛逼,而是因为Pokémon牛逼(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这个回答很犀利,很有意思,顺着这个思路,我和这位VR老兵聊了聊。

 

03

 

衣公子:你的公司为什么叫STEPVR?

 

郭成:STEP是脚步的意思,路要一步一步走。


我们的最终理想是利用VR技术,造一个全真世界。像电影《头号玩家》和《Surrogates》。现今,视频聊天和面对面聊天,差别还是很大。

 

到了VR成熟的时候,你也不用像今天一样特意从杭州飞到北京。你人在杭州,连接一个北京的机器人,来我办公室喝茶。我们VR聊天就和见面聊一模一样。

 

这很科幻,需要一步步做,VR,我做了八年。现在公司业务两块,VR训练和VR电竞。

 

衣公子:这段时间,我见了不少VR创业者。大家要么做硬件(VR头盔),要么做软件(开发VR游戏),你是很特别的一个。该怎么定义你?你是怎么想的?

 

郭成技术要服务体验。我做了硬件+软件,类似iPhone+iOS。

 

你说,单论头盔,Quest 2比我们好。但是,我和扎克伯格的出发点就不一样。我们不光有头盔,还做穿身上的定位器,手上的仿真枪,我们开发游戏,再围绕这款游戏设计一个专门的场馆。

 

就拿未来战场来说,专业的工作人员为你戴上头盔、背上定位器、拿起抢,30秒内开始游戏。和朋友对打,或者和你朋友组队干别人,一局大约7分钟,玩得大汗淋漓。目前,未来战场全国已有70家,到今年年底将会有250家。

 

衣公子:我觉得Quest 2进步很大。作为一个VR老兵,你觉得这会带来行业质变吗?

 

郭成:不会。

 

作为5年前VR元年的亲历者,我看到了VR头盔的进步,但是只是量变,不是质变。

 

举个例子,你文章里提到,曾经VR头盔的晕眩感是大难题,而Quest 2很好地缓解了这个问题。其实,2015年就有不晕眩的头盔,很简单,分辨率调低一些就行。

 

VR是一个伟大的产品。Quest 2把价格打下来,但是你去历史上看看,哪一样伟大的产品,是靠补贴用户,把价格打下来,从而伟大了。

 

历史上的伟大产品,都是因为解决了真实的、明确的需求。

 

衣公子:那么,你觉得VR行业里,什么是用户真实的需求?

 

郭成好玩

 

我公开diss,Facebook错了,重心不应该在于"我的技术多牛逼,我的设备多便宜",而应该放在,游戏好玩。

 

我自己爱游戏,你能想到的电子设备,我家里都有。但是,你知道我儿子最喜欢玩的是什么吗?是街头霸王,没错,是你我这代人小时候玩的街头霸王。

 

最近他在研究,E.HONDA发千叶手,很难破,唯一的破绽是对手从正上方点E.HONDA的头。还有一个印度人DHAISIM,手很长。我儿子很喜欢用,拉着我一起玩,一起大喊大叫。

 

图片

图:街头霸王 

 

这也让我思考,做技术的人千万不要固步自封,总以为自己在改变世界。但其实,可以先从孩子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

 

再举一个例子。腾讯的王者荣耀,也算不上高科技,没细节,没剧情,但是却是世界上最赚钱的游戏。为什么?因为好玩。打开APP,最快的速度开始游戏;和好朋友开黑,大声囔囔,激动的时候骂脏话。一个游戏,可以让几个成年人找回孩子的模样,很释放,很痛快。

 

国承万通已经开发了好几款游戏,你可以理解成,VR世界里的"王者荣耀"。让你和朋友对打,或者让你和朋友组队打别人。从来没有听说用户抱怨分辨率低,细节不够丰富。30秒进入战斗,沉浸在游戏里,根本来不及想,7分钟后大汗淋漓。"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游戏极致的乐趣。

 

我们是一家VR公司,但是现阶段,不卖头显,不卖游戏。我们做的事,是用VR这个技术给你带来超越手机的游戏体验

 

衣公子:在我看来,Quest 2要的是客厅,国承万通要的是商场(未来战场开在商场)。你想过,未来怎么从商场,回到客厅吗?

 

郭成:首先,我不看好Facebook选择客厅,我觉得它选错了。Quest 2是性价比很高的头盔,但是就算你把别的头盔都干翻了,那又怎么样呢?你真实的对手是抖音,是整个智能手机的生态,太强大了。

 

但是,你看线下,我们的对手是奶茶店、狼人杀、电影院、网吧。我们打不过手机,难道还欺负不了它们?要知道,中国线下娱乐+教育,有起码1万亿市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根据我们的计算,全国70家店,一年会服务200万新用户。根据Steam的年报,2020年Steam VR新增用户也只有170万。

 

至于,从商场杀回客厅。我觉得可以用特斯拉类比,先做豪车Roadster。给你全方位的最好的体验。让你爱上电动车这个技术,我再做人人都可以拥有的Model 3

 

线下门店的优势在于,保证你的用户体验。VR头盔,再怎么补贴,也要几千块,但是好内容太少,玩几次,立刻开始吃灰。

 

又或者,技术迭代太快了,每一代新头盔肯定把上一代甩开几条街,这也让消费者买头盔的时候很犹豫。相比于几千块一个头盔,几百块一个游戏,不如你约上几个朋友来我的未来战场玩,这才几个钱。

 

而且,我给你最好的体验,每年迭代我的设备和游戏,我保证你能领略VR的魅力。这比你自己买头盔划算,我也赚到了钱,是一个良性循环。

 

国承万通的一步一步走,就是做一套游戏和设备,有价值,有利润;再做一套游戏和设备,有更大的价值和利润;然后再做一套游戏和设备,有更大的价值和利润……

 

衣公子:怕被抄袭吗?

 

郭成:不怕。

 

新的事儿,就没有上下游,你没有证明这事赚钱,就没人跟你走。第一步,肯定是自己全干了。所以,创业之初,我们既做硬件设备,也做游戏开发。

 

我是iPhone+iOS,每年迭代。而且随着开店数量的增长,马上,马太效应的临界点要到了。

 

衣公子:创新者和实用主义者,你属于哪一类?

 

郭成:以5年为维度,我是创新者。以1个月为维度是实用主义者。我会想着怎么赚钱,让项目活下去。

 

衣公子:实用主义者怎么体现?

 

郭成:做一个产品,能迅速扩大1000份。刚才你体验的,用我们的传感技术操控机器人。我开发完了,就把它搬到大街上,50块钱玩一次。我软硬件都做好,一个产品,让大家消费1000次。你体会到VR的乐趣,我赚到钱,继续开发,大家清清楚楚。

 

我创业到现在,融资不大。把技术做好,能用赚的钱,支持自己往前进。现在公司两块业务,VR训练和VR游戏,都是赚钱的。

 

衣公子:你北邮毕业之后,在荷兰读的博士,又在飞利浦研究院工作。现在提到荷兰和飞利浦,我第一反应是想到ASML。世界最牛的光刻机,和中国芯片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有关高精技术领域,你在中国和欧洲都有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有什么感触?

 

郭成:说个故事吧。

 

在荷兰代尔伏特理工大学,也有很多同学创业。他们往往在一个很小的领域,一干就是很多年。我有同学,专门做弹簧,十几年了,现在还在做。

 

有一款雨伞,叫Senz,就是代尔伏特理工大学的学术创业做出来的。荷兰和英国一样,经常大雨加大风,只能穿雨衣不能打伞,因为伞会被大风吹烂吹翻。

 

作为世界最顶级的理工科大学,代尔伏特理工大学有专门研究飞机的风洞。几个同学,利用造飞机的风洞做测试,研究制造了一款雨伞,特点是大风吹不烂。

 

理工科博士做雨伞?这不是笑话吗?但是,一把雨伞看似简单,要做好很难。Senz能扛50英里速度的大风,价格不便宜,50欧元以上,但是在欧洲卖得出奇得好。

 

结合到中国,我们不妨一起想想,第一,会不会有理工科博士,愿意放下身段,去研究雨伞这么小的东西。第二,即使产品出来了,由于设计创新得不到专利保护,你刚上市,结果市场上全是模仿你的同款。

 

衣公子:嗯,这故意真有意思。


衣公子的剑
衣公子的剑
做爱读的商业评论。
10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公子微信:yi_gongzi


给文章点个"在看"吧~!

推荐阅读:书架必须堆满没拆的书 | 衣公子
种子战争:我为什么缅怀袁隆平 | 衣公子
衣公子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喜欢作者

6 人喜欢

阅读 1.0万
精选留言

作者已设置关注后才可以留言

  • 我的感觉,stepvr做的是VR游戏网吧
  • 这个场景"在VR头盔的使用场景里,这就是灾难。当微信响到第三声,我真的忍不住了。摘下头盔,从空旷的客厅中央,走到放手机的桌子。回了微信,再走回空旷区域,戴上VR头盔,调试一次,继续游戏。我要庆幸自己不戴眼镜,否则,整个过程更麻烦更痛苦。"其实是不存在的,你手机都能弹窗,难道VR还不能弹窗?一个操作系统就解决了。而且说到眼镜,google的眼镜都开始具有调整焦距取代眼镜的作用了,这个其实是很简单的技术,90年代的胶片相机都有了。5G的高传输率分流了VR头盔的计算和存储死穴,苹果的TOF解决了定位的问题,目前要着手解决的只有2个问题:轻量化和透明显示,前者还是有一定难度,后者也不难,难在降成本。
  • 郭成的那个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网吧么,以前大家买不起电脑和游戏,就去网吧。后面逐步普及了,成本下来了,大家消费跟上了也就逐步减少了网吧的作用
  • 一个是做内容,一个是做设备。 以做内容的成功,来否定设备,是不对标的。 这注定是一场长跑,而不会是最后的100米冲刺。 如果没有每一个跑者尴尬的参与进来,跑每一小段,怎么会积累到马拉松的终点! 以短期的失败,否定了设备生产者,以后还有哪个硬件生产商敢尝新试错!
    谢谢,我想,没有人否定fb的贡献,只是路径上有你争我往
  • 公子太高看星际争霸了……
  • 乞丐版智能手机的价格。。。我感觉受到了侮辱。2000块的国产,性能非常优越了!!700块的国产打王者吃鸡都毫不卡顿,要啥自行车。 ------来自红米的资深用户,从未用过1500以上的高端机
  • 其实我觉得公子这个问题可以看得更全面一些,Facebook的vr头盔只是个引子,低价销售的目的不是在销售vr头盔本身,而是在培养用户养大平台。真正的革命点不会是vr而是AR,就像你说的在不同类社交场景中轻松转换,AR/XR会实现的。各种硬件都在开发中,须以时日,质变一定会发生的。看个5-10年,现在VR/AR的发展应该是在类比于手机的黑莓阶段,iphone还没来。
  • 首先,POKEMON GO是AR技术 。 其次,内容是产品的生命,技术是产品高度的限制。我们会为了内容去配置硬件,但是只有参数功能的硬件绝对是垃圾堆的中坚力量。 最后,大趋势的信息视频化,商品虚拟化会继续走下去,不可逆,未来依旧无限可能。
  • 能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 「历史上的伟大产品,都是因为解决了真实的、明确的需求。」
  • 在我看来,沉浸式的体验可以理解为啪啪啪,如果你在啪啪啪的时候会去回老板的钉钉或者其他姑娘的微信那我只能说牛逼
  • 我觉得手机与电视才构成竞争关系,手机与电影不是。VR更类似手机,但tiktok,游戏等不是电视。
  • vr日本电影挺好。
  • STEPVR 也不能太得意,生态没起来而已。STEPVR 的场景和 Quest 2不一样,就像是以前的网吧和家用电脑,那个时候电脑刚出来价格贵性能又不好,不如去网吧玩,等后来技术成熟了,生态起来了,不都是在家里玩吗,网吧那么脏。 评论区以及文章都提到一点我觉得很有道理,要好玩,也就是要有内容,硬件服务于内容。VR头盔更多是个玩具,作为玩具,让玩的人觉得爆爽,这个东西就成功了,如果不痛不痒,肯定火不了。 此外,VR头盔是一个"点",Facebook是一条"线",VR所在的虚拟经济是一个"面",注意力经济是一个"体"。文中说的也没错,注意力经济里现在已经是杀的火热了,王者荣耀,抖音等等,我猜想,如果Facebook能够在VR的蓝海里杀出来,凭借扎克伯格的资本和产品实力,熬出头问题不大。
  • 总有人跟风嘲讽腾讯,但是市场化的环境下最挣钱的难道不说明他是最成功的游戏公司吗。国内饱受嘲讽的手游出海也经常能拿下排行榜前列,这时候就不吹海外游戏多牛了。 再说天天被喷的做不出3A大作,别忘了咱们才摆脱贫困多久,小时候家里有黑白电视都要开心几个月,要配置一套带得动3A大作的设备要多少资金,真有必要吗。 往大了说,游戏的初衷是追求技术多牛投资多大吗,游戏的本质不是带来快乐吗,我玩王者荣耀又快乐又能互动,为什么要刻意追求3A大作呢。何况,王者荣耀没有文化底蕴,国际3A大作就有吗,感情中国的文化不是文化,欧美文化就是了。 套用郭德纲的话说,玩游戏就是图一乐,指望玩一局游戏就把教育问题解决了,也是想瞎了心了。
  •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VR最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其实是:任意门。美璟正在主攻这个方向。
  • 维洋 说得很对
  • 但成年人下次还是想进去呀,所以打断不是问题,问题还是要好玩
  • 有道理。
  • 嗯,这故意真有意思。
  • 看完马上下单买了senz,上海这边妖风太大了,时不时就把伞吹反过来……
  • 文章的尾巴让人开始琢磨怎么"山寨"?哎,知道怎么做是那样的难,学着做摸着石头相对就是抄啊抄。
  • 瞬间爷青回
  • 评论区很精彩!此外,提及做产品,不得不提一下梁宁老师在得到的两门课,认知更深更全。
  • vr 鸡肋中的鸡肋 被电影忽悠的玩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