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星期五

券商不能看评论

作者已设置关注3天后才可留言


Arch Pei裴培
置顶

很多朋友语重心长地指出,真正厉害的卖方分析师不会把核心观点写进报告,私下勾兑的信息才最重要云云。我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评论。
别的行业怎么样我不知道,在互联网行业,我也听过不少友商"私下勾兑"的观点。怎么说呢,水平仍然不算特别高。比写报告的实习生肯定高点,但是并不符合一般人认为的"其实水平很高"的迷思。

Criss

也不能说卖方研报完全没人看,至少友商写报告的时候还是会看的

liang

据说他们一周工作80小时是标配,,,能进去的也都是北清复交,,,为啥会出不来东西呢?
作者

一周80个小时里有40-50个小时在旅行或输出,输入(学习)的时间太少。

Darwyn.Yin

卖方就是废话太多,这点必须承认。

曙光

文章观点和逻辑,部分认同部分不认同。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一众分析师的研报还可以看,浏览首页投资要点便可知下面的内容需不需要看,因为有的报告只是数据罗列,缺乏必要的经济学和财务逻辑;虽然研报良莠不齐,但还是能挖到金子,我不认为有您说的那么严重,用上"绝大部分"这样的词;提到的其他媒体渠告对券商研报的冲击确实存在,我认为这会是替代趋势or外部动力。
作者

新财富/水晶球获奖与研究报告质量之间的价值只能碰运气——有些首席是完全不会动手写报告的,他的报告质量只能代表组内实习生的水平;有些首席会亲自过问报告,质量就明显较好;像当年的我这种自己一个一个字写报告、实习生仅能提供材料而不能稍有策划于其中的奇葩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曙光

感谢您的分享!作为曾经在券商研究所实习半年的人来说,报告有些不太重要的梳理基本都是实习生来做,比如历史沿革,公司治理架构,收入结构等。但最关键的,投资逻辑的梳理,还是由分析师来做,但做的到底怎么样,就见仁见智了。请问团长,一般在选择写哪家上市公司的时候,背后出发点是什么?一直很好奇哈哈哈,没问过

展亮²³

一直觉得半佛和您应该是好基友
作者

其实我俩不认识,但是我怼过巫师

陈沉沉

hhhh对实习生贡献了券商研究所相当一部分深度报告深以为然,心甘情愿前仆后继过着007的日子,但自认为还是比较幸运碰到一位好老师把实习生当人看而且愿意分享观点,或许把研究作为目的来求知而不是作为途径来追求别的在显著逐利的市场上真的很难,但还是希望能保有一点点信仰作为底线也算对得起那些熬过的夜和秃过的头。

ture润壁

国内做空报告稀缺呀   公开质疑上市公司财务大都是财经记者  而不是什么券商投行

瑞幸被做空后 中金还专门出来背书   最后瑞幸自爆  券商先是一片沉默 再连夜删研报 😂
作者

做空报告稀缺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做多报告水平也不高。A股游戏行业大部分人唱多,也确实诞生了几个大牛股,但是研究报告质量那叫一个一言难尽。

尹宏伟

卖方深度研报确实大部分是科普,不过前阵子看了一些长江有色写锂的研报,写的是真的好,真是做研究的态度,还是有水平高的卖方的。

冯昊成

团长能不能说几个你信任和也会看的几个微信公众号,我想学习一下,感谢

铛哩咯duang

我,大学生 。券商研报还是从头看到尾的,说不定哪天去那些机构面试还能用来套磁呢[惊喜](只是那些研报的作者应该不会想到,现在真正还care它们的who,  竟然是大学生🙈

sheldor

这件事诡异的点在于券商分析师的收入比自媒体高了好几个层级;我给晚点第一次投简历就收到了小晚的回复,虽然最后种种原因没去成。但我给所有招聘网站上能找到的券商投行发过简历,只有华兴回复我要我去他们自己的网站上申请。
明明履历更漂亮工资更高,还远不如晚点这种自媒体,是很诡异的。
作者

不一定,你要看是哪种自媒体。半佛+巫师的收入能完爆A股全体首席分析师……
sheldor

突然想到了一个很牛的行业分析师,天风证券郭明錤,这个人的预测老被媒体当新闻发出来,然后等几个月就发现苹果真的就干了那件事。他整天是不是除了研究苹果一家公司什么也不干啊。
作者

他以前在别的外资行出道,很晚才被挖到天风国际的。

刘延

半佛是做风控出身的,各行各业、金融知识、法务知识都得了解一点。他们商务媒体资源师承华xxx,也算是国内最顶级的媒体资源,所以这块也打理得很好~大致这样~

天气Finance

虽然研报文字写的挺不靠谱的,但他们抄的行业数据还是可以看一下嘛

晨光熹微

TMT这样的热门行业自然养得起有研究质量的第三方咨询机构,但如果你去看一些细分的或者冷门的行业,书面报告基本只有卖方研报,想深入了解除了卖方以外就只能靠找的行业专家了

王一鸣

认真请教下,对国内金融专业研究生来说,如果不去券商,还有啥好去处吗?

Stephen

宏观研究、策略研究、金工研究还是可以,毕竟还是经历过成体系的培养。行业和公司研究,基本上就是百科全书的作用。

Joanne 程憬伊

团长对于此时在卖方的分析师有什么样的职业道路上的建议呢?不想随着潮流被淘汰

Marcus

B站太多硬核科普。 值得赞一个。学习了太多科学知识

Claire🐯

早期我也是很喜欢看券商的深度研究的,也是那个时候发现了你的报告大概两三年前就觉得行业报告越写越没劲,都是数据和资料的堆砌,没什么独特逻辑推演和个人思考。最悲哀的是现在连宏观和策略都没法看,没有一个宏观研究员敢说真话、敢点评真数据,大家都活在楚门的乌托邦里。

韩小汐Nico X.Han

团长办个 seeking alpha这样的真.买方分析员网站吧,绝对订阅支持

晓子

本行研实习生忍不住捂住了脸,下一份实习一定要去投行部

人民不需要张浩

虽然确实有些背后逻辑在里面,但直观感受确实是质量下降了。每次想了解一个行业翻几十篇甚至半百篇都是稀碎,找到一篇深入有用的,都陡然开心,像碰运气。从概率上说,如果你关注了足够多专业人写的自媒体,或是有足够多专业人供稿的媒体,都要比你从研报中找到好内容的概率大。确实有这样的趋势,行业在变化,时代也在变

Frederic-Liu

为什么卖方分析师绝大部分时间在旅行或出差?
作者

需要服务啊,需要调研啊,尤其是路演服务能占据一半时间。

付杰昱

由于对股市非常感兴趣,刚毕业那会还想去做证券分析师,后来阴差阳错错过了机会,再后来看了《华尔街的肉——我从股市绞肉机中死里逃生》这本书,里有个章节:你从事的是娱乐业,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曹石³

免费的报告还能期待什么多少? 商业模式问题,卖报告的商业模式从来都没有很清晰过。而且研报不等于赚钱,最后走知识付费模式好一些,那就需要量大。
作者

知识付费更是死路一条,国内投资人连佣金都不肯给,要注册付费肯定不干。

无锋

这就是个江湖,不能当真,解决了些就业问题,创造内容却不创造价值。

冯橙橙

张化桥的《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也是这个观点,推荐阅读。

Junz

真看得那么准,自己都去赚了,何必写出来给你们?

王浩然

大多数券商关于公司净利润和pe的预测也是非常荒谬,净利润预测涨,pe预测跌,两者一乘,发现市值/股价几乎没啥变化,这tm逗我呢?

简单

深度研报作为学习一家新公司一个新行业挺好的

光头和尚

作为一个编写商业计划书的人,,感觉你枪枪击中了我

不过还好,商业计划书本来就是资料,内容的堆砌,不需要什么专业分析,满足客户提出的点就行

就算资料,观点都是从知乎,虎嗅,产业研究院这样的地方摘抄的,也不会有人追究😂

ZERO

黑执事亮了

C

很多人有幸能入行是因为从实习起是个听话耐糙的码字苦力,真金白银的东西基本没人会教,还天天要抑郁的码字,挤占了自我学习的时间,心里不变态就是心理健康了

🐷🐷🐷

认同团长所说的。我们之前看过很多关于腾讯的研究报告。但是大部分的研究报告在一段时间内都高度趋同,很少有独立和客观的见解。尤其是对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方面的观点具有高度的趋同性。给出的结论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很多逻辑本身就比较混乱,所以一直都难找到合适的价位包括信心去购买腾讯的股票。主要是以个人的能力对腾讯多是标签化的认知,没有做决定的坚定理由。但幸运的是,在团长对腾讯的研究报告中,我们找到了想要的分析。我们其实18年就买入过腾讯,后来持续的下跌也给我们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但总体还是看好腾讯这家企业的,但是我们对腾讯大的竞争格局或者企业的了解太过于浅薄。但通过学习您的文章,学到了非常多,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感谢团长谢谢!

Shenz

我就是从裴总的卖方报告追到雪球,再追到这里的

lcr

业态是群体博弈的结果 是行业是平台决定的 不要过分苛责个人能力 至少我接触的行业头部分析师都挺不错的 有时候工作强度高又没intern的hc 本来就很难做到高产高质量的文章

Zqq@012

有出路能指下吗
在犹豫是去卖方干两年还是直接去买方(但是买方没这么简单,有想过直接做交易员。。。)

史玲林

屁股决定脑袋

Tinny

你这么写是断了分析师的职业生涯啊,这都变成裸泳了



我印象深刻一件事 7.15 有几家券商发研报推荐欧菲光,当天欧菲光跌停 ~ 就问搞不搞笑

静安春申

同求别的公众号,我fo的有虎嗅,36氪,晚点和乱翻书。
另外我一直有个疑问,stage1st上贴的那几篇国金研报(雅达利大崩溃等等)是你自己贴上去的吗
作者

那是个什么网站?我都没听过
静安春申

实锤自己贴的
作者



李哲

哈哈哈,卖方这套玩法,几年前就凉凉了。第一的兄弟说的是实话,抄同行的时候会看下。

yifei

"券商研究很多并不在乎砸自己的牌子(可能因为是实习生写的)"

其实可能是小黑工写的

sarah

麻烦推荐几个比较好的文中说的自媒体吧,多谢

李旭峰

团长好,想请教一个问题 我以后想去做vc 因为觉得自己对新兴事物很感兴趣。但是觉得自己的研究能力还不够,比如实习研究一个行业的话,也是把各类数据源做一个整合,然后做一点点边际输出。所以想请问 对于自己系统化的研究能力 您会给那些建议呢?(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看各种材料,瞎逼逼能力有了不少,但是总觉得欠缺什么去说服投资决策)

楊開濟

团长的报告写的深邃啊,一股清流👍

陈文雍

说娱乐UP比卖方高明我还是持保留意见。卖方更多是看破不说破吧,混口饭吃,何必拿命去拼
作者

你听了现在的路演就知道,真实水平高的也有限

吕品

其实卖方行业一直是这样的,一般人干个两三年,摸透了生产流程,这个行业驱魅了,觉得不如刚开始入行时候信息量爆炸。类似于总是觉得小时候的电影和零食好吃,比现在的好。实际上未必是现在的东西不好吃,是你自己认知能力变提高了。觉得老的时代才是好东西,大概率是因为当时你没平等的接触过他们的机会来驱魅。所以这个行业一直会有人退出。

王强

市值风云很独立,参考价值也很大,风格也很多样,总体辛辣有趣

隐身熊🐻(急电

看见封面一脸兴奋的进来、一脸懵逼的出去……

kaca

好了,看完这篇文章打算找个财经自媒体实习实习(平时在雪球写),谢谢一眼看穿,一文讲透。

邱志德

特别是市场情绪好转,卖方报告就愈发哗众取宠,标题和逻辑语不惊人死不休。例如去年伊利股权激励目标定低了,券商就说这是底线,实际会更高,大家不必在意;今年则说伊利管理层高瞻远瞩,早就看到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所以才定下较低目标的激励,反而实现的确定性更高,这个确定性应该给估值溢价

邢毅哲@湘财基金

文案工作太多,收入下降,吸引不了跟原来同质量的分析师。另外报告中写的几乎一定不是分析师心里所想,真正核心圈的能听到大实话,甚至是正确率80%以上的勾兑信息。

凌乘风

太真实了!但是作为低水平的实习生,不看前辈实习生写的报告,自己也写不出来啊Anyway,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马凯义

看到评论有提张化桥的书,那整本书写的 选股没有alpha,明显不符合事实。

Will

团长,请问文中的"晚点"是公众号"晚点late post"吗?
作者



Agen

多谢大侠指点!follow了半佛、巫师、晚点

孟晓春

当个科普入门看看😀

Yiqun

然则想去买方除了少数背景合适的校招幸运儿,依然大部分从卖方研究里招...从个体角度依然是有跳板价值?

葛睿 Log

高产,原创性,高质量,这大概就是自媒体的不可能三角吧

钱小样

一键三连了,还不如半佛老师呢

null

"海绵"说十分认同,多数卖方已经成为傻子一样被耍了( 0 x 0 )

乐园异梦

你不说,我都忘了,哈哈

无知

团长,除了文章中提及的信息来源,可否推荐一些您关注的高质量的公众号,谢谢

欢欢

请问团长国内为什么没有做空报告


发自我的小米手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