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星期六

理想


老大爆粗口,理想汽车是不是疯了......

原创 领航员刘轰轰 未来投研派 1周前

收录于话题

 

#新能源

6个



戳上面的蓝字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大家好,我是刘轰轰。
昨天很多车主之间就开始传一个理想汽车CEO李想本人对车主讲话的视频,看完了我第一感觉是:"卧槽,这是不是疯了?要和全行业为敌?"
视频我传上来你们看看,一共两段:


懒得看视频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讲话重点:

李想:"如果把你的车换成一辆纯电动,你干不干?"
车主:"不干!"
李想:"我知道在坐很多车主家里是同时拥有燃油车和理想One的,你们家里的燃油车现在还开不开?"
车主:"不开!"
李想:"我现在说个难听的话。他妈的一帮搞臭技术的,今天冲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他妈的搞出来屁技术了?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人,今天研究出的技术路线,他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总结一下:

1.理想汽车最有用户思维,所以做增程式(REEV),其他没有用户思维的企业就别bb了。

2.你们说增程式落后技术,但我们认为这是用户的需求,所以做技术的是理想汽车的对手。

3.纯电动不行(不换),燃油也不行(不开),这两个都是理想汽车的对手。


哦豁,好家伙,讲一次话一下就把几乎全行业都给得罪了,除了理想自己的车主。虽然是场子气氛到了,大BOSS情不自禁的说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话而已,但之所以说出这些话,其实背后也是有一套历史和逻辑的


这事儿我刚开始看到很震惊,不过随后想了一想,发生这样的事情几乎是从这家企业创立之初就注定的,因为理想这家企业,有个比较神奇的特质,那就是它赌的方向,总是和国家鼓励的方向相反,堪称政策预言家——反过来的那种


这事儿要从理想汽车成立最开始说起:


说公司之前必须说创始人,前面和大家聊过人缘奇好的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而理想汽车的创始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国内最大的汽车门户网站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





在汽车之家之前,可能有些老司机还听说过"泡泡网""IT168",这也是李想的杰作,当时决定做汽车网站时,其实国内还有很多同行竞争,比如易车(BITA)、爱卡汽车、太平洋汽车、搜狐汽车、新浪汽车等等,那李想和他的汽车之家是怎么从那堆old money中脱颖而出的?





——当年不像现在,除了门户网站之外,还有很大的一块是传统的纸质媒体,例如汽车之友什么的,一个月或者半个月一刊,所以厂商邀请媒体试驾之后,一般都是老编辑们酝酿个好几天写出来,等读者看到的时候已经是下个月了。门户网站节奏会快一些,但一般情况下也要2-3天。


而且现在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当年即便是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因为大家要放假,要出去玩,所以周末也不更新。而李想的汽车之家,在还没有996概念的时候,就开启了我们现在熟悉的996、997工作模式。





和传统媒体不同,汽车之家对编辑的要求是当天或者隔天出稿,所以往往是同样参加一个活动,别的媒体还没发布的时候,汽车之家的编辑就已经连夜赶工出来文章发布了。而周末更是要求也要同步更新东西。


这种速度之下自然就对传统门户的汽车板块形成了碾压。从用户的角度讲,一旦发现周末只有汽车之家有新内容看,那么流量就会自发集中到汽车之家上,一旦用户的长期习惯养成,那么汽车之家建立的优势壁垒就很难被打破。


除了速度上的碾压之外,在用户体验上,汽车之家在细节上下了很多功夫,也更符合当时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李想会本公认为汽车圈里最好的产品经理)


速度+体验上的优势,让汽车之家拿走了这个市场80%以上的流量,完成了一次新势力取代老势力的轮回。





有了成功的经历之后,李想这样的创业者必然会有新的追求,那就是造车。


公司最初叫车和家,2016年4月,车和家CEO李想在个人微博上首次发布了关于其品牌的产品计划。第一步将打造一款不依赖充电桩且像汽油车一样方便的微型电动车SEV(SmartElectric Vehicle),第二步才是去做一台传统意义上大而强的SUV产品。





和前面给你们介绍的小鹏汽车不同的是,李想的第一款车SEV其实是在赌政策
SEV这个车最大特点就是窄,只能乘坐2人,最高时速45km/h,最大续航里程为100km,可利用220V插头直接充电,同时车内电池可拆卸后拎回家充电。其实说白了本质上讲就是一个高级版的老年代步车
李想赌的就是国家对老年代步车市场开始实行正规化管理,这样SEV城市里是相当有市场的,因为它不但可以解决短途出行的问题,而且一个传统的停车位可以容纳4辆SEV,也就意味着在城市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停车也不再是难题。

后来的事情并没有任何波澜起伏——SEV做的差不多了,但政策却迟迟没有等到。所以这是一款用来"屠龙"的产品,东西是好东西,但是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基本等同于没有市场。
这是理想第一次赌错政策。
赌错的后果其实非常严重,损失金钱不是问题,更要命的是损失了宝贵的时间。前面小鹏汽车第一款G3错过时间窗口的后果是大量用户维权+产品难以卖出去+损失大量口碑,而理想因为赌政策错过时间窗口的结果就是,从2017年到2019年最关键的两年里,几乎都无车可交付。

前面提到的SEV之后有一台传统意义上大而强的SUV产品,交付时间是2019年底,按照最快的周期来考虑,理想ONE的立项时间最晚应该是在2016年左右,所以当时李想面临的问题,是在极有可能错过时间窗口后,如何用剩余融资来的钱和为数不多的时间,重新追赶上已经走在前面的蔚来、威马和小鹏。
所以在最短时间+最少资源+符合政策+有区分度的产品这几个条件综合下考虑,REEV(增程式)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因为增程式的本质,其实就是在一台纯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用来发电的发动机,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问题,蔚来提出了换电,理想则是选择了把发电机带在身上。所以就有了以无里程焦虑为卖点的理想ONE:

和汽车之家当初依靠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户体验颠覆掉同行的汽车门户网站不同,理想ONE很明显是一个妥协式的产物,一方面它用电驱动的方式,获得了比燃油车更好的用车体验,另一方面也依靠着无处不在的加油站,消除了用户担心的里程焦虑。

从公司层面来讲这是一款不会出错的产品,从习惯燃油车的用户角度讲这是一个他们可以迅速接受的产品,这也的确符合了李想的产品经理思维

但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几年突然开始的造车狂潮,本质上还是国家开放了政策才有的现象,国家之所以开放造车的政策窗口,是因为希望行业推进电动化,而绝不是觉得中国缺几家新的车企。
所以理想在这其中就显得尤为突兀,因为它本身并没有彻底电动化,而是走了居中妥协的路线——这个路线实际上已经被old money占据了,远的有丰田普锐斯、雪佛兰插电板沃兰达,近的有荣威、吉利、比亚迪各种插电混动车,而理想在这其中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更何况,插电混动也就意味着无法改变用户的习惯——既然加油可以让车走,那我为什么还要到处找充电桩?对于国家来讲,这根本无助于培养用户对新事物的认知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事实上在这次窗口开放中,真正对行业进步起到贡献的,是哪些推出纯电产品的破局者。
事实上国家的政策一直向纯电和氢燃料方向倾斜,在新一轮的补贴退坡中,又增加了新的要求:"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换电模式车辆除外。——很显然,这个政策下,定价32.8万的理想ONE一下就被排除在了补贴之外,而定价更高的蔚来,则因为推广换电而受到了鼓励。
这是理想第二次赌错政策。

虽然这次赌错政策的后果还没体现出来,但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从旧中国到新中国,无法彻底革命搬掉三座大山的维新派、资产阶级都失败了。理想汽车其实现在也处于一个类似的局面,在友商革命成功干的飞起时,因为企业的既定路线注定了它无法迅速调整方向,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连着两次赌错政策对理想汽车的伤害非常大,尤其是第一次几乎差点杀死了理想汽车,也难怪在现场面对一群车主,气氛到了极点的时候,即便是李想这样身经百战的大佬,也会"情不自禁"将自己的"委屈"发泄出来。
李想造车和之前创业搞汽车之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在汽车之家时代,出色的产品经理思维让他用速度和用户体验两个角度上,成功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但在理想汽车时代,同样的产品经理思维却又让他放弃了彻底的革命,成了一个妥协的居中派。

而妥协的后果就是,革命胜利之后的蛋糕你必然要少分。
不能不说,李想作为产品经理,思路确实是汽车圈里最顶级的,但他可能低估了电动化的趋势有多么势不可挡,在未来的几年内,居中妥协的混动确实有存在的必要,而一旦随着电池技术的持续发展到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作为过渡阶段的混动车,将只能在有限的特殊领域得到保留。
这没什么不可能的,特斯拉的2代roadster已经做到了,还是美国标准EPA续航,比NEDC续航准确的多:




另外,理想汽车的路径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赌未来的几十年内国家充电设施发展缓慢,这样自带发动机的REEV(增程式)车自然才是大多数人的最优之选。
所以基于以上逻辑,他自然敢和燃油车、纯电动车、搞技术三方的同时为敌。如果充电设施发展缓慢,理想汽车中短期内确实有很大增长空间,毕竟用户的需求摆在这里。
但事实上李想可能低估了国家对能源安全和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低估了基建狂魔在新基建上的决心,从长期来看,理想走的REEV路线并不是一个好选择,除非李想再次自打脸重新投入纯电的怀抱,或者将增程中的发动机改为氢燃料电池,不然早晚大家会发现身边的充电设施越来越多,同时充电速度也越来越快,这时候REEV(增程式)的市场就会开始萎缩。
回到投资上,你是愿意投资给中间派,还是革命派呢?
老规矩,你们买车领域和汽车产业投资有什么问题,可以文章下面留言提问,我翻几个回答。
(喜欢的话,标记下星星以便于能及时收到更新哦!)汽车自媒体可能没我懂财经财经自媒体可能没我懂汽车


阅读 5596

分享

赞43在看26

精选留言

写留言

kongfuhorse

7

上回提到的欧美大众e-golf和奥迪e-tron采用的三元还是铁锂?供应商又是谁?国轩高科的业绩拐点可能会在哪?谢谢轰轰~

kongfuhorse

轰轰是不是忙忘了,大家都等着轰轰的意见呢

作者

1

奥迪etron海外版本是LG化学,e-glof这车续航270km不提也罢。。。。国轩高科不看业绩拐点,看大众啥时候带着meb平台入场大杀四方

木头

5

本来想买特斯拉,但是好像看到有几起事故好像是电控出问题,不是驾驶人的问题,有真实客观的调查结论类的东西吗?

作者

2

目前还没有,我也在关注

王宇

5

作为一个唐EV车主,我可以说理想错的很离谱(我跑过单程1000KM的长途)。作为一个老司机,我原来油车是跑了34W公里的。很多人问我为啥不选DM,我回答是:休息一下吃个饭总要的,那么这个时间就够充电了。真那么急,麻烦飞机高铁。。

赵栋

4

从车和家就开始关注,也认为李想在混沌大学的演讲比李斌更为出色。 而现在,很明显我们更需要蔚来那样的改革派。



2

我觉得理想是在等宁德时代这样的供应商的电池技术突破,相当于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被困在东北,不想冒险突围,所以计划先固守,而寄希望于关内形势尽快好转。

Jonny

我又来啦 上次说了你选择宁德和国轩高科,那么为啥没有选择传统老二比亚迪呢?确定性上来说前二更稳妥而是技术也都强大,不是国轩这个弱势群体的量级 国轩的确定性问题如何解决呢😊

作者

2

比亚迪业务太多太杂,而且历史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情况屡见不鲜了。国轩高科大众都入股了确定性还不够强?

陶彦成

四维图新怎么看?高德不回来,它的唯一性是否值得关注

作者

2

值得,我持仓里有它,将来自动驾驶还是需要依靠高精度地图的,打算趁这次下跌多买点。

杨清彬

汽油-发动机-电机-车轮 汽油-发动机-车轮 从能量守恒和传递效率的角度大概掐指一算你就明白了

作者

1

还真不是这样,发动机热效率因为工况不同徘徊在5%-35%左右,比如咱们堵车的时候效率就奇低无比因为都白白浪费了,而如果有个电池+电机,那么发动机就可以在高效率区间给电池充电,做的好实际上油耗反而是降低的。

谈胖虎

美股有上市了一家氢能源车企,托斯拉,这算另一个能源方向吗?纯电不一定赢!

作者

1

你说的是尼古拉吧,似乎是在PPT阶段,氢能源本身是发电然后存储到电池里的,驱动车的还是电机。。。。

Doc. Yan

1

时代潮流不可逆,想要享受革命成果,必将遭受革命痛苦,没有骑墙这一说。

*ST ISAY

我还是投给保皇党吧

作者

1

哈哈哈,保皇党目前势力强大,但是赚钱机会不多

Arron K. Liu

周末去商场里看了小鹏汽车,怎么说呢,坐进去的第一感觉这是一辆很"传统"的车。

作者

1

要试驾才能体会到,重点是自动泊车,你会发现相当好用,不能试驾可以试试P7的语音,就是直接说:你好小P,我想去哪里哪里,你多试几次就会发现语音有多好用了。(一下就出来投资标的:科大讯飞,不过我还没时间深入研究)

Arron K. Liu

很早就对新能源车感兴趣,一直没下手,ETF的话意思不大。看了你的文章之后,一直想抄(我盆友)的作业,选4-5支标的长期拿着。

Arron K. Liu

我有个很有趣的对比,apple watch一直希望它折中一些,出一个更常规(圆形表盘)的。但是对于电动汽车,我就希望这些企业更"激进"一些,不要有太多包袱。

开水

1

如果目前一定要买新能源车,我可能会买理想,但是投资股票不会考虑。

韩旭

1

增程式天然有不安全隐患,所以国内外上这条赛道的很少

咊仔仔

国家就是不想让车用油,只用电,而用的电不需要用油来转换,从而摆脱对国内缺乏的石油资源的依赖,避免在能源安全上被人卡脖子。不管是搞技术,还是揣摩上意,还是个人修养,这人都太挫了。

JN

这篇文章着眼点很赞,新能车在需求端已经很清晰,但是供给端的厂家和竞争也很大,可否写写个文章横向比较一下几家新势力的各自竞争优势呢,似乎消费者当下最关注的确实是续航和充电便捷,智能化的东西似乎是其次

奔跑的鸡骨架

东北就建议别买纯电,model X车主肺腑之言,单纯耍酷的请绕行

作者

投资归投资,选车归选车

bulabulabula~

上次说的讲充电桩讲特锐德还没聊呢。特锐德都跌成屎了

作者

充电将来会是很稳定的收入,特锐德市占率是前三的,现阶段可以留底仓做波段

林志成/Jeson

改革派

爱吃菜

明白了,这就把手上的理想换成蔚来

作者

短期内理想还是能拉拢一大批人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快接受纯电

Jonny

科大讯飞的智能识别逐渐到了收获期了,很多领域开始大量使用,不过好像其他几家的语音识别技术也不错,包括苹果这些

作者

是的,之前蔚来觉得还好,P7的语音体验确实能让我放弃手机导航了

雷爆炸啊啊啊

好像有点鸡肋,纯电开不了多远,用油的话百公里都快7个油了,有点像本田的混动,低速电动,高速发动机

Arron K. Liu

盼了几天,日常cui轰轰的作业




发自我的小米手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