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不花对谈蔡钰——人生的意义就是做自己与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平衡
近日读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胡适在扉页中写道: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而今日花姐和蔡钰老师的长谈主题刚好暗合了胡适先生的这段话。
一、 弱者人生哲学:把自己当成一台智能硬件,找到你的主场并为你的主场负责。
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个宏大命题大都发生在四十岁左右。年轻的时候,我们精力充沛,一心只想着怎么往前冲,一切都是向外发展的。人到中年,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大不如前,能级下降,我们终于意识到人是有局限的。蔡钰去年膝盖做了一次手术,导致她在家里休养了大半年,也让她领悟到人可能是一台智能硬件,也是需要我们去保养维修的。在这个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看到的那个强大的AI,其实就是一个硅基生物,而当有一天AI足够强大,我们在AI的眼里也只不过是一个个碳基生物罢了。
当把人当做智能硬件看待的时候,我们也就想通了很多问题:
1、机器是需要保养和维修的。所以市面上讲大健康和养生的行业为什么深受大家欢迎,还有包括我们平时调侃的中年人的保温杯里泡枸杞,其实就是在说,人到中年,我们这台机器在日渐老化,需要不停地保养、维修,以维持正常运转。
2、作为机器,有能级大小。比如有些机器是H20,有些是H100。除非是你有机会更换你的内核,否则你作为低能级的机器是永远做不了高能级机器的事的。现实中的学习、竞争其实就是在投喂我们这台碳基智能硬件,从而升级我们的能力。
3、作为一台机器,最重要的是内核。蔡钰说要形成稳定的内核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机能、一个是利益,这两个是物质层面的;还有两个分别是情感和信念。机能其实就是刚才说的对自身的维修保养,通过吃穿住行提供必要的燃料和能源。利益就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为了利益。而情感和信念就是我们在这个社会大系统里,要与他人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去考虑资源如何利用,你对这个社会大系统抱有怎样的一个态度。
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当几件事情或者几个价值观发生碰撞冲突的时候,我们其实内心可以就这四个维度进行排序和评估,当你找到四个方面的平衡点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可以不用内耗的。比如,当你一方面想要工作,另一方面又想要陪孩子。那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评估,近阶段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通过工作解决温饱问题,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还是需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当你权衡评估以后最终选择了工作,那你就不必为没有时间陪孩子感到内疚,因为这是你优化算法以后的结果。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是反过来说经过审视的人生就一定值得过吗?儒家常说要"吾日三省吾身",但是过度的内省,有可能造成"心理化"。一件事情没做好,我就一个劲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心态好的可能还好,心态不好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一日三省,正常人能做到吗?总是在自己身上纠错,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
二、 对世界的愤怒和不满其实就是想要去优化世界熵增的一个冲动和意愿
1、商业层面的熵增:
樊登曾经在解读一本书的时候说过,但凡创业成功的人,其实是解决了一个现实问题,哪怕这个问题只是关乎一小部分人的,而赚钱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副产品。熵增原本是一个物理概念,它其实是一种无效能量,是一种不可再使用的存在。比如,管理的混乱、无序,冗余等都属于熵增。其实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可以简化成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是为了对抗哪一种熵增?你看无论是找到产品的差异点、还是对用户的洞察,都是为了消灭一个问题,如果你没有找到这些点,其实所有的所谓创新都是假创新。
2、个人层面的熵增:
从个人层面来说,如何对抗熵增,其实归结到一句话就是:自律给我自由。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说演员彭于晏,每拍一部电影都会解锁一个技能。比如拍电影《激战》,学习了巴西柔术、泰拳、拳击等多种格斗技,体脂率最低时达到了惊人的3%,达到了职业运动员水准;拍电影《破风》,考取了场地专业自行车赛车手证;拍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系统地学习了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等南派武术;拍电影《海豚爱上猫》,成功考取了海豚训练师资格证;拍电影《听说》,解锁手语。你看,在演员这个新人辈出,脸蛋和演技双在线的职业里,彭于晏用近乎自虐的方式对抗这个行业的熵增。
3、人生的意义
网络流行梗这几年也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示弱、丧、EMO再到佛系、躺平,摆烂,暖暖的尸体,最后到今年的"死嘴快说"、"死腿快跑",这里面看到了这一代人的心态演化。光摆烂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除了内耗自己。那么把人和责任剥离其实是一种更好的方法,这种方法被蔡钰老师取了一个特别妙的名字叫:带责任的进取心。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没有达成某个目标,这不怪我,而只能怪我这张死嘴,这条死腿,那我是不必自责和愧疚的,我就不用背负太大的包袱。
我们之所以要找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在找我这个人自我主场感的大小,也就是说我把多大的场域当成了主场。举例来说就是,当我们跟这个人关系很近的时候,他即使说一些听起来不怎么中听的话,你也没觉得是冒犯。但是当你跟这个人关系很远的时候,即使这句话没有特别的含义,可能你也会觉得是对你不敬。但是当你内心修炼到足够强大,即使面对别人的谩骂,你也可以做到泰然自若,一位你的自主感的场域扩大了。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有一句话说"你做自己世界就会爱你",这句话隐含的一个疑问就是当我们做自己的时候,别人来爱我们,那别人是不是就不能做自己。如果我们做自己是让别人不能做自己,那这个社会是没法向前推进的。那既然是这样,那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在世界这个大系统里找到自己的定位,让自己内核稳定,然后再考虑我能为系统做什么。当系统给你的使命与你想要世界成为的样子,两者合二为一的时候,就是你找到人生意义的时候。
比如,在夫妻相处的时候,我们不是去想着改变对方,而是在彼此相处的时候找到一种合适的相处之道,从而一起推动家庭这个系统平稳健康发展。即使我们可能看对方不顺眼,但是这一段双方维持的关系还是令人满意,这样的婚姻也是可以存续下去的。
比如,我们在运行公众号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争取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另一方面我们其实在公众号这个平台构建出一个社会交往平台,与博主们的点赞留言、推荐互评其实也是我们与这个系统发生关系。这两者的良性循环一起构成公众号这个系统的平稳运行。
古人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在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染的社会里,积阴德为什么会排在读书前面呢?因为积阴德是你对这个社会的 贡献,而读书说白了是你自己竞争力的提升。只有当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大于你在这个系统里获得的馈赠,人才能获得一个安稳的存在。
心理学里有一个意义流派,说的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你对他人的付出里找到价值。胖东来的成功,其实是他照顾到了零售业这个系统里的真诚,因为从商业才能上来说,胖东来算不上是一个厉害的商业大佬。
所以,我们常说要学会给别人鼓掌,其实就是我们试图把自己纳入到别人的系统里,为别人建立稳定的内核提供支持,为系统的熵增贡献负熵。
三、 做自己的前提是你能够意识到系统的存在,理解并努力去找到和系统的那个平衡
对于四十不惑,蔡钰提出有三方面的理解:
1、感知到周期的存在。
站在人生这个大维度上看,我们经历了四十年的人生,有一定的跨度。我们再回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什么年龄阶段就该有什么样的烦恼。而你是没法去消除这样的烦恼的,也没必要。
2、越到中年越保守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花费80%的时间去试错,寻找自己的内核。中年的时候,我们花费80%去守住已有的东西,只花费20%去创新,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试错。
3、越到中年越养生
保温杯里泡枸杞不是传说,而是现实。人到中年,能级急剧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人类发展的规律。我们熬不起夜,我们加不起班。年轻的身体机能原本是95分,熬夜也就只降到94分。而中年人机能原本只有60分,熬一个夜,可能直接就不及格。
那对于身处系统中的我们又如何保持与系统的和谐发展呢?归纳起来有两点:
1、从个人现实发展层面:
我们要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找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比如,在职业规划上,蔡钰看好碳综合、垃圾回收利用等行业。还有就是最近网上热议的稳定币这套资产加密机制,现实资产代币化;雅鲁藏布江下游发电站是否可以成为稳定币的现实抵押物等。总的来说,年青一代的发展要与社会、国家紧密相连。
2、个人精神追求层面:
心理学一直强调共情,共情其实是对外界的一个情感索求,其实也就是我们不能与外界共振。所谓共振,其实就是一群人围绕一件共同的事情构建共同的意义。比如,福建有些地区依旧保留了宗祠祭祀的仪式,这就是一个家族共振的仪式。比如最近很火的苏超,其实就是江苏文体部门构建的一件全江苏人民的共振事件。
也许未来我们还可以发展出把人的注意力归集,并且项目化,把人的精神需求集中管理,提供精神需求的方案式服务。
四、 写在最后
我家老二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杂食党(就是一次元、二次元、三次元都有涉猎,但又不钟情某一个次元的人)是吃得最好的,但也是被刀(就是有些感人场景让你落泪,孩子们称作"被刀了")得最多的。
杂食党意味着你不局限于一个领域,把各种人类精神食粮投喂给自己,这一方面拓展了自己的自我发展边界,把自己当成AI进行模型训练,让自己内核更稳定;另一方面,我们被刀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产生了一些链接。我为世界能做点什么?我又有哪些不满,想要把世界改变成什么样?或者我还可以另外去构建一个系统。
所以,当我们在面对现代人内心日益空虚,找寻不到价值感的时候,可以试着问一下自己,我在这两个维度里是否找到了平衡?
我一向讨厌打着亲子教育、家庭教育的幌子,干着贩卖焦虑的勾当的一些视频和课程。有一次我买了一套亲子教育课程听完以后,其他都忘记了,但是记住了一个妙招:就是写感恩日记。每天记录三件好事,让自己的感恩之心替换掉自己的愤怒,这招很管用。
而今天又学到一招:在不开心的事情后面加一个词:"幸好",这一招是为了让自己对抗丧失和焦虑。花姐说亲测有效,我打算试一试,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试试,如果有效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
作者简介
玲儿,国家注册一级造价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政府采购专家,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位80后二宝妈妈。现为自由职业者,兼职带娃。爱好读书,写作、旅行,想要寻求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不断自我成长。
往期精彩回顾:
一个真实案例说透因果:为什么当年占尽便宜的人,如今活得最惨?
"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你,如何真正心安?脱不花与成庆对谈
身份叙事法则实测:同样的白龙马踢人事件,换个说法就能让网友骂不同的人!
从〈新闻女王〉到万科天空之城:TVB的演员流水线,如何败给万科的管培生军校?(二)
从〈新闻女王〉到万科天空之城:TVB的演员流水线,如何败给万科的管培生军校?(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