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pipi
2022年10月13日星期四
半导体怎么了?
半导体怎么了?
原创
董指导
远川科技评论
2022-10-10 17:33
发表于
上海
收录于合集
#半导体
2个
半导体在过去两年不到,便经历了从缺芯到消费砍单、库存堆积的演变,让不少人感受到了芯片周期性的威力。周期性还在消化中,半导体便又遭到了"暴击":10月7日,美国修改了出口管制,加大了对中国科技行业尤其芯片领域的限制。
美国出口管制,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即使预测不到尺度会多大,但美国加大尺度的想法也是早晚的事儿了。与此对应,国产自主崛起,也已经成为路人皆知的趋势。
然而,今天大A半导体股票,还是纷纷大跌,不得不说,新的管制威力还是大的。那么,半导体到底怎么了?
01
新的限制
美国新的出口管制规则比较复杂,笼统归类下有这么几点:
人的限制:
限制美国人支持某些大陆没有许可证的半导体制造设施的开发或生产。我们常说,要开放心态做事情,结一切可以结的力量。国内半导体公司也确实有不少创始人、高管是海外国籍的华人。这个条例的限制,会加大海外创始人对公司的经营难度、降低对华人工程师的吸引力。
物的限制:
专门提到了最终用途为超算的出口限制,以及特定先进、高性能计算芯片、半导体设备。这些都是扩大的限制范围。
制程限制:
18nm或以下的DRAM存储芯片,128层或以上Nand Flash存储芯片、16nm或以下的逻辑芯片。这部分限制有些超预期。毕竟通常以为存储芯片只是存储功能,不涉及计算,不会出现太激烈的打压,但这一次还是对长江存储、合肥长鑫造成了一定冲击。
另外也将31家中国实体列入了UVL清单。
整体来看,这一次是加大了对先进技术的限制。实际上,先进制程的自主化,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不是这几年的可以实现的。但这个限制,相当于把原本还远的墙,直接立在鼻子前了。一些公司原本要讲的"月亮故事",没办法兑现了。
02
矛盾平衡
很多人关心,半导体自主到哪个地步了,如果用百分比来算是多少。但实际上,挺难回答这个问题的。
半导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即使荷兰的光刻机,也需要全球多个国家的零部件才能产生功效。尤其当我们面临美国的禁令时,只有单点突破还是不够的,需要把点都连成线、线组成面。
面对禁令,99%的效果,也许依然是0。但是也必须看到,99%也必须是从1%开始的。没有一个个接连突破,也就不可能有99%。所以,不能因为终局难度大而停止不前。
实际上,国产化还是在推进的,成熟工艺也一步步突破。但半导体发展中的一个难点就是,有几个矛盾需要平衡。
(1)资本平衡:
半导体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资本都是竞争力,尤其当我们是追赶时,更关键。
一方面,让研发人员勒紧裤腰带、啃干粮来搞研发,比较不现实了。研发人员也需要有相应的物质激励,来实现付出回报的正循环,改善生活。技术突破、产品大卖、业绩提升、薪酬回报,这是一条路径。但对于半导体而言,由于研发周期长,所以也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
资本对产业的促进作用,也是众所周知了。无论是美国风投和硅谷的催化反应,还是我国这些年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发展。
而在激烈研发人员、吸引资本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甚至也需要一定的泡沫来刺激。所谓千金买马骨。这几年,半导体从业人员的薪酬显著提升,也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开始造芯。
但另一方面,人性、资本都有贪婪,当资本回报过高时,研发就会让位于资本运作、炒作。在过去几年,甚至出现芯片设计公司工商还没注册好,估值就上涨两轮的传闻。甚至还出现了"估值套利型"创业和投资,不依赖业务突破,而是估值差。
资本的过度泡沫是有害的。尤其当这个领域涌入了一批转行、跨界而来的热钱,来得猛、捧得高、走得快。
冷板凳、热被窝,要平衡。没资本不行、资本太多也不行。
(
2
)商业化平衡
前几年有个话题讨论很热,就是制造光刻机和核弹哪个更难。光刻机和核弹相比,除了零部件全球供应链体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者存在着"封闭与开放"、"生与死"的差别。
核弹不是商品,尤其涉及到国家安全,必须搞、举国之力搞、独立体系也可以搞的。而光刻机则不然,是商品,要兼顾商业化、市场规律。
光刻机和核弹的比较,也是半导体发展要做的另一个平衡:商业化。
一方面,要有市场竞争力,就需要有最先进的制程,才能实现商业运转,实现良好造血。成熟工艺甚至落后一些的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甚至出现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窘境,毕竟技术也还在进步。而要有先进制程,最快的方式是买。
但另一方面,只盯着先进制程,没有从落后工艺、成熟制程一步步走过来,也不行。卡脖子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自己造的能力还是欠缺。
所以,某些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高管分歧,到底是先买来先进设备、有先进工艺来赚钱;还是买成熟设备、支持行业进步;钱少赚了点,但基础更扎实牢靠。
先进、成熟,要平衡。没有商业化不行,只为了商业化买买买也不行。
某种意义上,对某些公司也是责任和利润的平衡。
(
3
)耐心平衡
我国半导体是追赶的过程,和海外先进制程的差距并不小,一定是需要时间来追赶的。
一方面,面对美国的限制,摆在半导体产业面前的困难,需要尽快解决,这样才能继续获得科技制高点,完善科技驱动的发展模式。毕竟超算、
AI
在产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单看华为这两年的发展、手机业务的收缩,就能感受到半导体自主的急迫性。
但另一方面,半导体是全球供应体系,而且是多学科支撑,都需要时间来积累。
设备、
EDA
、材料,每个领域都有技术专利横跨在前,也有行业经验需要补充,还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成为瓶颈。
就像任正非曾经感叹道:"
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
"而一代人才的成型,也需要时间。所以,半导体的发展源泉,也在半导体之外。
因此,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又不能有拔苗助长的想法。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坚守敢于肝,又要尊重规律耐心等待。
03
隐忧和未来
在文章
《套利型芯片投资宣告死亡》
中,我们团队通过对市场的交流,发现一些套利型投资带来的隐忧。不只是资金套利,还包括画
PPT
、动用社会关系、无序涨价等广泛意义上的套利行为。
比如,一些设计公司涨价时漫天要价,不做好品控,投机心态严重,导致下游模组厂等深受其害;
一些制造公司股权斗争波谲云诡,大资本和一些其他势力习惯于摘成熟的桃子,摘完便驱逐管理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争斗期间反而错过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等等。
而未来的机遇,依然是国产替代,但更多要基于理性下的坚守、发展。就像汽车半导体,需求依然旺盛;而在消费半导体领域,则要避免出现"一代拳王"就此冷落的状况。
对于股市投资而言,对半导体行业做出判断相对容易的。大不了看图,跌破
20
日均线就减仓。
但对于从业者而言,并没有
20
日线可以辅助,也没有随意的上车下车。对于半导体行业而言,更没有
20
日线,反而是要肩负着支撑经济发展、甚至地缘政治谈判力的责任,只有一年又一年的向前。
外部有越来越紧的限制,内部有多个矛盾要平衡,半导体产业发展确实不容易。这几年,从业者薪酬有改善、社会关注度也提高不少,许多公司也加大了半导体投入,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的挑战依然很多。
最后想起来看到的一个关于"
Made in Germany
"的故事。如今的德国制造,是工业界的标杆,是靠谱、高端、精密的代名词。但在
1880s
年代,"德国制造"是一个贬义词。
当时德国到处山寨、仿制,商品残次、低廉;而英国为了帮助消费者识别这些残次廉价商品,就强制要求德国产品出售到英国及其殖民地时,必须标注"
Made in Germany
"。
这个称号,让德国人感受到了屈辱。于是,一批批公司开始注重质量、注重研发,甚至出现了一个公司、几代人,只做一种商品,但做到极致的状况。
从劣质到极致,这个过程中,利润是驱动商业的核心因素,但意志、责任感、使命感也同样重要。对半导体而言,国家意志不能单纯当生意。不得不走的自主之路,必须要有耐心、决心和使命感。
之前流传着一个段子,"陆家嘴懂半导体的比张江还多",也许是时候,把陆家嘴的给陆家嘴,把张江的给张江了。
一些
不成熟的思考,欢迎指正、交流。
收录于合集
#
半导体
2
个
下一篇
"廉颇"华润微
阅读
4.1万
分享
收藏
111
85
远川科技评论
350篇原创内容
9个朋友关注
关注
收藏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半导体分三类
半导体风向标
赞 63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半导体:四年一轮回
半导体风向标
赞 162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半导体:如何破局?
半导体风向标
赞 126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精选留言
作者已设置关注后才可以留言
Kenyon Gu
来自江苏
赞
92
写了很多,看完又好像什么都没看到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26
听君一席话 如听一席话
自由的灵魂
来自重庆
赞
26
美国人已经想明白了、要用持久战把我们的高科技一步一步卡死、他们没有选择一步掐死,而是逐渐升级,这是最致命的。高科技被卡死、我们的经济转型就越来越难,经济越难、连锁反应越大。我们的突破口在哪里?资金?技术?人才?政策?只有人才是最终的解药。
阿彪
来自浙江
赞
17
不是有人用手工雕刻出1纳米的芯片了吗?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24
雕完就去雕萝卜了
刘磊
来自陕西
赞
16
像华为一样走向全球,聚全球人才而用之,必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不是所有的人才都得自己培养,关键在于使用。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24
现在不是限制美国人任职了么
Uncle.Ren
来自新疆
赞
8
最近想组装一台电脑 主板:华硕 Cpu:英特尔 显卡:英伟达 内存:英睿达 硬盘:三星 电源:海韵 水冷:恩杰 风冷:利民 机箱:联立 …………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18
一个朋友说:@东中院第一学渣:前段时间攒了台式机,用了华星光电面板的显示器,长鑫颗粒的内存条,长江存储的内存,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唉。。
灰苏
来自上海
赞
17
癌股瞎炒预判你的预判,不正确给半导体对应估值。一些设备、IGBT等低天花板企业给100多倍估值;另外对一些优质能自主造血的造大宗类的企业砸到十几倍估值。严重扰乱了整个行业的估值的体系,然后问为啥板块天天大跌?拜托,先建立合乎逻辑的估值体系再说。
边界
来自江苏
赞
12
半导体还会有活着的,吹上天的自动驾驶要死了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8
嗯 半导体里还是可以淘金的。自动驾驶嘛,盯着L4拼命砸钱的 会很难过
TGQ_Guoqiao
来自江苏
赞
9
"资本"其实就是"投机"—- 而"投机"是和半导体的"长回报周期"是矛盾的。…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11
也不能这么说。还是有很多资本 科技 企业 社会 多赢的案例。只是,确实,这几年来半导体的资本,投机心重
心如平湖
来自湖北
赞
8
这行业是美丽的最后一个硬核,我等再拼二十年,希望下一代没有科技枷锁!
张志强
来自河南
赞
8
看了作者的文章,虽然说云里雾里,但有一点还是看出来了,那就是发展半导体产业,要有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实不光是芯片产业,我国哪个行业的突破发展不是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奋斗呢?
学者智也
来自辽宁
赞
8
人机料法软(件),招招致命;死不至于,但距离越来越大!
彭义
来自江苏
赞
2
各位读者,大家在本职工作中对创新发展力所能及的贡献是什么?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6
好问题。大部分人其实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够了。创新,是少数群体的事儿。毕竟不像3M一样,还会有10%时间来做自己的事儿 去创新
明日又天涯
来自湖南
赞
4
半导体属于高端制造,哪有那么快达到世界领先,现在热度降下来很正常,主要是炒作得太厉害了,不能光怪陆家嘴,他们也没得选。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也将会一地鸡毛。我是菜鸡,明知道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有投资机会,但就是不敢买对应股票。抱着新希望和万科不放。
jingch
来自瑞典
赞
4
无非就是钱够了,人够了,堆时间而已。前期巨大投资由谁承担而已。中国不缺这些钱。重要的是做好规划,平衡商业与技术。
deep_blue
来自上海
赞
您说的都对。 但是如果工程师都躺平了呢?你看看问题在哪里???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4
目前了解到的 工程师薪酬确实有很大改善,一部分人珍惜机会、好好工作;还有一部分 来钱太快无心研发了
王钧律师
来自广东
赞
没有深度,后面纯粹是老调重弹,废话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1
嗯嗯 欢迎您多投稿多留言 拓展我们的视野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我们也会采访专家,用他们的观点来补充。欢迎您多指点
王钧律师
来自广东
赞
光采访有什么用?关键自己要在行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
赞
这么大的产业 谁敢说自己啥都行。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您觉得有用 就多看一些,觉得有欠缺就欢迎多补充 高屋建瓴
VV
来自辽宁
赞
1
完整的产业链 看看新能源全产业链上每个点不是一家公司 是几家在疯狂的竞争 最终产品才能走向世界
已无更多数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