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星期四

2018年能成为医药股的“大年”吗?

2018年能成为医药股的“大年”吗?

2018-03-28 聪明投资者 
最近,医药板块有点“热”。不仅股票涨涨涨,不少投资人在谈及未来一段时间看好的行业板块时,也频频提到。

之前,“基金业老人”康曼德资本董事长丁楹在路演中,就重点提示了医药板块。(详见:基金业老人丁楹最近发声,重点提示一个板块 

2018年能成为医药的“大年”吗?

如果医药股能够表现的比较好,后续又要依靠什么催化剂?

“聪明投资者”搜集了关于医药行业7种不同角度的观点,其中包括知名私募、投资人、公募基金经理、新财富分析师的思考。医药公司能投资吗?看看他们怎么说。

1,李国飞:医药公司有着强大的护城河

有深厚护城河的公司有很多,如何发现呢?最好的一个测试办法是,如果产品提价了,顾客是否还会购买,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这个办法简单粗暴,但非常有效。

制药公司出了很多巨头,原因也是大家如果生了病,都愿意用最好的药,对药价不敏感。

另一方面,新药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成功机率却很低,风险巨大,而且一旦研发成功后有专利保护,这些都构成了强大的护城河。

国外的医药连锁也能成为超级巨头,但国内还没出现,可能和国内开设药店的进入门槛过低,专业性要求不高有关。

中国研发新药特别好的公司很少,但是中国有传统中药,而且大家都特别相信,同仁堂、东阿阿胶、片仔癀等老字号价值非凡,虽然药理说不清楚,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但没关系,它们生产的药品,其实可以当作安慰剂或者食品来看待。(20181月)

2,匿名私募投资人:医药是真正的必需消费品

2007—2017年这10年,A股是一个非常惨淡的状态。2007A股综指摸到过6000多点,现在才3300多点。

有一位匿名私募投资人做了一个统计,假设在2007A6100点时,冲进股市买股票,一直拿到现在,看看有什么公司能帮我们赚到钱。

他设定的起始日是20071016——上证指数见顶的那一天,大概正好十年的时间。

他的统计剔除了所有重组的公司和借壳的公司,然后把不同的行业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下面是他的统计结果


“在最后的统计结果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颜色或者行业是什么?医药。

连云港出来一个大牛股,叫恒瑞。假设你在最高点买入恒瑞,到现在你还能赚十倍,华东医药能帮你赚八倍。还有很多公司,通化东宝、云南白药、双鹭药业、华海药业、复星药业,非常多。”

这位投资人还总结了现象级的公司要从哪里挖掘,他给现象级公司的定义是:

“好的时候一年涨一倍甚至更多,十年下来,就算市场不好,也能帮你挣个三倍、十倍。这叫现象级的公司。”

根据这位投资人的总结,长期来看,现象级公司主要分三类,第一类就是中国特色产业,比如白酒、中药。

“以前我们的中药特别赚钱,比如中药注射剂。

为什么赚钱?没有什么研发成本,很多药方可能就是老祖宗的一页纸。老祖宗写了一本书上面的一页纸,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你把它读懂开发了一个药,然后就开始卖,能赚很多钱,一本万利的生意。

但这个东西不可再生,跟煤炭一样。”

而对于中长期,这位投资人认为,医药行业也肯定是一个大行业。

“医药是真正的必需消费品,我们可以一顿不吃饭,可以半天不喝水,但是得了感冒、发烧了,病来如山倒。所以医药行业还有机会。”(20183月)

3,乐正资本杜春峰:恒瑞医药估值高的原因是


为什么恒瑞给这么高的估值?

中国人一直都在做仿制药,一直都在占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的便宜,因为人家做了创新药之后,过了专利保护期,我们开始大规模仿制,我们在分享他们消费端的红利。

现在我们要跟他最高端、中高端竞争的话,我们也得做创新药。中国目前创新药有70%都被恒瑞拿下了,别人具备这种消耗能力吗?不具备。所以恒瑞给这么高的估值。20183月)

4,星石投资刘可:最有前景的独角兽可能首先是创新药企


我觉得最有前景的独角兽可能首先是创新药企。

创新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把老牌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纯研发型企业进行对比,因为A股的上市规则原因,纯研发型企业暂无法上市,因此老牌龙头创新药企业是惟一的投资机会。

未来创新药将会经历从无到有的大爆发过程,国内市场有望陆续出现十几亿甚至上百亿的国产药。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医药生物行业最可能出现A股内生的独角兽公司的投资机会。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当中提出要实现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

药品创新长期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垄断,超过80%的新药在欧美日首发上市,对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产创新药的长期发展潜力很大。

IMS资讯的数据,美国创新药占医药消费的67%,而中国只占18%,但是从需求上来看,两国的疾病谱并没有差异,对于创新药的需求也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医药体制机制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别。

据预测,到2020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医药改革的推进,创新药消费的比例有望达到23%,国产创新药将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爆发过程。

其中,医药板块中制剂出口领域值得关注。

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医药制剂板块开始从非规范市场向规范市场扩展,2012年时,非洲和亚洲是我国试剂出口的最大市场,占出口总份额的64.63%

到了2017年,非洲、亚洲的市场份额逐步下降至54.3%,美国、欧盟的比重从15.87%上涨到28.9%,而这些更加规范的市场利润更高,需求也更稳定。

另外,一致性评价正在逐步推进,未来会有更多的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而制剂出口企业是国内一致性评价最大受益者。

但是,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要密切注意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如果利润连续下降就要引起注意,这代表企业生产的药品可能被市场上其他药品所取代,这也是一个致命打击。(20183月)

5,沣杨资产吴亮:医疗领域增长是确定的


我们还是很关注持续需求成长性行业,比如医疗这个领域,增长是很确定的,只是这两年受医保控费、医改等因素的影响,处于被动去产能的阶段,国内现在60008000家小的医疗企业,可能格局会重塑,等到这轮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以后,未来的前景还是很好的。(20177月)

6,广发基金朱平:好的医药股确实很多都在A

 
现在市场应该是比较难受的阶段,因为大家知道独角兽扩容是非常大的,虽然很多都是科技股,在科技股方面会有一些情绪上的正面作用,但应该更多一点谨慎。因为中国现在很多股票还是太贵了,尤其是科技股。

至于银行和地产,本来在1月份高点时,银行股大概是1.2-1.5PB,现在又跌回去了。

所以,在现在这个情况来说,我想行情应该还没有结束,但是短期应该先放一放。而科技股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能有一些零星的波动。

相对来说,医药股的基础可能会更好一些。原因,第一,好的医药股确实很多都在A股;第二,医药股调整了很多年;第三,从基本面上来说,工程师红利方面,中国在医药公司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7,兴业证券徐佳熹团队:医药股后续行情还有三把

兴业证券徐佳熹团队是2017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生物医药行业第一名,他们在最近发布的一篇研报中写到:

医药股的行情是可持续的,后续仍有三把“火”。

第一把“火”:创新药的高关注度还远未结束

201710月份以来,随着政策对于创新药的鼓励日益明确,医药板块对创新药估值体系变化、在研品种线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港股方面,新的上市规则将会成为大量境内研发型生物制药企业赴港上市带来契机。A股方面,未来对科技类独角兽的上市的安排也有望提速。

考虑到政策的持续催化,创新药企业的不断登陆,我们认为创新药的资本市场大潮还远未到退潮之时(很多企业的在研产品都将在2019年上市,考虑到其大部分为已验证的靶点,审批风险不大,我们认为真正企业间的分化可能需要到2020年兑现销售时才会到来)。

综合考量各公司的产业地位、业绩估值以及前期市场表现,我们推荐以下几类:

1、具有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丰富储备,或子公司有望登陆资本市场的医药企业。

2、具有创新药重量级产品,后续研发正在推进的中型公司。

3、具有强大销售能力和良好现金流,估值较低,不断引进创新药品种的医药企业。

4、为创新药企提供专业化服务的CRO、伴随诊断龙头企业——行业的卖水人

第二把“火”:分享EPS成长与估值的温和扩张

纵观近期医药行情的变化,我们注意到两类投资者的作用都不可或缺——偏好市值空间的成长型投资人和偏好EPS成长的稳健型的投资人。

如果说前面一类投资人关注更多的是创新药的话,那么后一类投资人更加在意的便是业绩的驱动和市场的预期差了。

在分享EPS成长方面,我们更多关注消费升级主线上的标的,这些标的虽然从2018年动态PE的角度并不算地板价(大部分PE30-60倍之间)。

但相比其历史估值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溢价,而其利润增速大部分能够达到25-50%的水平,且有能力持续多年,因此是投资者分享EPS提升的理想标的。

在预期差方面,我们更关心的则是2017年并未经历较大涨幅,估值处于低位,预期不高,但业绩稳定增长,在细分领域中有一定行业地位的公司。

第三把“火”:避险情绪下的“避风港”

近期,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担忧情绪有所升温,对于“避风港”类的板块关注度持续提高,而医药板块恰好又满足了投资者的这一需求:

由于中国对美出口的医药产品数量有限,目前为止还以原料药为主,制剂也均是仿制药(ANDA),货值不高,相反在高端药品方面,中国进口美国药品的数量要明显更多。

如果真的爆发该领域的贸易摩擦,反倒是会给国内高端产品(主要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型医疗设备)的进口替代带来机会。

而对于其他不涉及进口替代的公司而言,由于医药板块的外贸关联度不强,也能够成为理想的政策“避风港”。

考虑到药物可及性的问题,对于国内没有替代品的高端创新药,我们认为政策上产生直接冲突的概率不高(对于中国而言,毕竟居民的药物可及性是第一位的,对于美国而言,限制这类产品的出口从人道主义角度同样无法解释)。

但高端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疗设备方面,中国企业已有部分公司具备了进口替代能力,其潜在的进口替代机会值得期待。



- 小彩蛋 -
之前小酒吧分享了一位择时能力很强、机构影响力很大的卖方分析师对市场的判断(点击详看:暴跌来的突然?“择时最好”的投资圈大佬说…),其实他也给出了关于周期股的明确投资建议,他认为现在周期股就是鸡肋,什么时候适合投资呢?点击下方卡片收听…
聪明投资者
更多精彩都在“聪明投资者”价值场。 点击小卡片看看吧~
聪明投资者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Get 更多精彩

巴菲特 | 格雷厄姆 | 彼得林奇 | 芒格 | 达里奥 | 霍华德 | 施洛斯 | 邓普顿 | 索罗斯 | 西蒙斯 | 剑辉下午茶 | 陈家琳 | 吴亮 | 梅东亚 | 胡远川 | 归江 | 周良 | 蒋锴 | 姜榕 | 梁力 | 李录 | 徐翔 | 王亚伟 | 王国斌 | 陈光明 | 赵丹阳 | 林利军 | 赵军 | 邱国鹭 | 邓晓峰 | 裘国根 | 曾晓洁 | 但斌 | 程洲 | 朱少醒 | 丘栋荣 | 张忆东 | 任泽平 | 刘煜辉 | 任志强 | 周金涛 | 乐视 

声明: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资识
资识
了解更多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